人力资源
“持续加强‘五个一流’人才梯队建设,全面构建一流人才成长‘生态圈’,是回答好‘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的新时代‘干部三问’的重要依据。”小庄矿党委书记马卓说道。
近年来,该矿深入贯彻陕煤集团、陕西煤业、彬长集团“人才强企”战略,围绕高学历人才实施“育苗、留苗、用苗”造林计划,通过丰富培育方式、拓宽晋升渠道、提升福利待遇,培养造就“总量合理、结构优化、效能提升、素质一流”的人才队伍,让人才蔚然成林。
“见自己” 知人者智
“稍息、立正、齐步走……”综采队技术员王海龙清楚地记得研究生毕业到矿上的第一课,便是集中军训。面对亲朋好友“研究生跑去煤矿上班?”的质疑,他坚信学历不是孔乙己褪不下的长衫,毅然决然地脱去学士袍,穿上工作装,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井下实习的四个月里,每天跟着我的检修工师父,检修设备、拉移电缆、清理煤泥,手掌磨破了也要坚持,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全面掌握了采面生产全流程,为后来从事技术员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已经调到通风部的陈依琛回忆三年前井下实习经历时感慨道。
该矿始终秉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管理宗旨,围绕战场练兵、强体塑魄、提升素质,构建高学历人才培训体系。通过集中军训、师带徒、井下实习等一系列举措,让高学历人才迅速褪去文弱书生的“长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精兵强将。
“见天地” 仰望星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梁家河红色革命圣地,综采队技术员胥楷沅仰望革命先烈,心潮澎湃。
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先辈先烈的战斗精神“熠熠生辉”,在他心底种下了扎根煤海艰苦奋斗的“种子”,立志要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艰苦的工作中,立足岗位职责,抓好安全生产,为矿井安全发展“增砖添瓦”。
该矿创新“技术轮岗、双向培养”人才管理机制,实施技术员流转轮岗,依据个人特长,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做到才尽其用。打通部门与区队之间的界限,将一批年轻技术人员互调到部门或区队,实现人才交流、双向成长。同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对标先进单位、参观红色基地及专业培训学习等为契机,积极为年轻人才创造开拓眼界、增长见识的有利条件。
“见众生” 星聚矿井
“从一个熟悉的岗位走向全新的岗位,充满挑战,但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生产部刘超辉竞聘生产部副经理时说。
当天参加公开选聘中层管理的18名竞岗人员自信满满,分别从工作经验、业绩、对新岗位的认知、上岗后的工作设想等方面,阐述了自身特点和工作规划,并依次进行了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现场答辩。
该矿坚持“薪火相传、发展平台、培育优势”工作思路,树立鲜明的实干导向,制定《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工作方案》,把政治素质过硬、基层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年轻人才纳入干部序列。同时,定期开展管理干部、后备人才座谈交流会,推行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强化考核,抓实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人才走上管理岗位。
另外,该矿聚焦愿景目标,搭建成长平台,实施众智众创,推进共建共享。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技能大师、创新能手等关键技能操作岗位薪酬待遇,打通成长发展通道,让职工成才与矿井发展碰撞出“双赢反应”。
“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下一步,该矿将持续丰富培育方式、提高薪酬福利、深化机制改革,让人才“东奔大海”无所阻,“凤鸣岐山”有枝栖,凝聚“青春热血”书写煤海奋进新篇章。(计忠荣)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