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治灾看彬长系列报道

首页 > 专题专栏 > 精准治灾看彬长系列报道
【精准治灾看彬长】胡家河矿冲击地压防治实现“立体+区域”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9-06 08:42:58     作者:史星星 白海涛   浏览量:20094   分享到:

精准治灾11.png

今年以来,胡家河矿多措并举抓实抓好冲击地压防治,始终坚持以实现“零冲击”为目标,牢固树立了“可预、可防、可控”防治理念,形成了“立体+区域”的灾害治理模式。

构建“3456”冲击地压防治管理体系

绘制3张图:一是绘制监测系统一张图,包括微震、地音、应力等监测系统布置情况,并按期更新;二是绘制卸压施工一张图,实时更新工作面生产动态及卸压措施执行情况;三是绘制回采工作面水力压裂缝络分布平面图,通过分析缝络扩展范围指导井下局部防治措施优化。建立4级管理架构:构建施工人向区队负责,区队向部门负责,部门向矿井负责,矿井向上级公司和监管部门负责的4级管理架构,明确各级职责和义务,提高工作落实效率和质量。明确5个“第一责任人”:明确总经理为矿井防冲工作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防冲技术第一责任人,生产副总经理为生产组织协调第一责任人,防冲副总经理为防冲措施落实第一责任人,安全副总经理为防冲措施竣工验收第一责任人。落实6重验收制度:矿井防冲措施实行施工人员实时自验、班组长跟踪验收、专职验收员现场验收、跟班队长巡查验收、安检员现场抽验、防冲专业人员定期抽验的6重验收制度,确保防冲措施100%执行到位。

综合监测预警平台.png

建成监测预警“1251”管理模式

以冲击地压存在的前兆信息根源为中心:一切监测预警工作均以冲击地压前兆信息的根源为中心,通过掌握内在联系发掘冲击危险前兆信息,实现精准预报。2类监测系统:建立区域和局部监测系统,以井上下立体微震系统作为区域监测,以地音、CT反演系统、应力在线系统和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系统作为局部监测,形成区域和局部相结合的立体式监测模式。建成井上下联合监测体系,垂直方向的定位高度由煤层上方约60m提高至约200m,提高了垂向定位精度,同时通过分析震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分析工作面推采速度的合理性、周期来压的步距和强度、“两带”情况、评估工作面的冲击危险等级、划定冲击危险区域等。5个预警指标:形成以地音、冲击变形能、微震活动性综合预警、微震时空强综合预警和矿压预警云图为主的5个多参量综合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分析不同监测系统数据、采用不同算法,对冲击危险进行预测预报。1个综合预警平台:通过多参量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采用不同分配权重对以上5个多参量预警指标进行综合计算,每日形成一个综合预警结果,以指导冲击地压精准预警。

地面水平井分段压裂期间震源平面分布图.png

形成冲击地压五项治理技术

高位地面L型水平井分段压裂降载技术:以距离煤层顶板上方60-90m范围的高位坚硬岩层为目标层进行全方位预裂,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冲击危险性。经过对401106工作面地面压裂监测数据分析,压裂产生的缝络平均长300m、高60m、影响宽度50m,通过对2口水平井的分段压裂,达到了预期压裂效果。中位井下长距离定向裸眼压裂降压技术:在井下对煤层上方30m左右低位坚硬岩层进行压裂,实现工作面有效降压,降低工作面受冲击地压灾害的影响。低位高强高密度深孔爆破断顶技术:在回采工作面两顺槽采用扇形顶板深孔爆破技术,通过布置高密度钻孔、孔内大药量爆破的方式,对煤层顶板30m范围内坚硬岩层进行连续预裂,有效降低顶板坚硬岩层造成的威胁。煤层全方位钻-爆一体减压技术:在回采工作面两顺槽采用煤层卸压钻孔与煤层爆破相结合的方式,在掘进工作面采用迎头钻孔卸压和帮部、底板煤体爆破卸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煤体卸压,有效降低采掘工作面冲击危险。煤层深孔注水弱化改性技术:在回采工作面临空侧顺槽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煤层深孔高压注水弱化措施,通过“高压水扩张造缝”和“静压水渗透软化”的两种注水方式对煤层进行弱化,降低煤体弹性能存储水平。

与此同时,该矿因地制宜,建成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3+3”超前支护,即各采用3种不同类型支护装备,形成回风巷超前200m、运输巷超前120m高强度液压支护体,切实保障人员安全。(史星星  白海涛)

编辑: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