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四个示范” 谱写发展新篇——贯彻落实张文琪董事长调研讲话精神专栏
进入下半年以来,胡家河矿紧扣“强安全、精治灾、优接续,提质量、增效能、促发展”工作主线,始终把“抓发展、保落实”作为第一要务,持续从全域标准化、智能化建设、经营管控三方面出实招、下真功,做好做细做实各项工作,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标准化建设夯实基础
走进401110综放工作面,各类牌板精准悬挂、物料摆放整齐划一、电缆吊挂标准统一、设备摆放整齐有序、巷道环境干净整洁……处处体现着“标准”二字。
为全面推行全域标准化建设,该矿系统谋划、统筹布局,制定下发《月度全域标准化创建实施方案》,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8个要素15个专业,成立了组织机构,进一步厘清了权责边界和业务范围,形成了全员参与、动态实施、奖惩分明的全域标准化动态评价模式,为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操作过程标准化奠定理论基础。推行“巷长”责任制管理办法,实行巷道三区管理,坚持“2+2+岗位”四级示范,强化材料五区定置,现场执行五线管控,工程质量落实五重验收,构建形成“全人员、全区域、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全域标准化运行体系。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围绕工程质量和岗位作业双达标,实行人、机、环、管4个要素全时段、全方位、全过程统一,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由单一向多维转变。
智能化升级提高效率
“运用AI视频识别技术建成的‘千眼’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机、运、通等不同场景的风险管控,坐在办公室就能监控整个矿井。”该矿安全监督管理部负责人介绍道。
乘“数”而上,向“智”而行。该矿遵循“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总体思路,加快推进智能装备、智能安全技术迭代升级,依托集安全生产、通讯联络、监测监控、预测预报、大数据分析、三维透明化矿山等系统为一体的“一张图”综合管理平台,形成“可视、可控、可算”的煤矿智慧大脑,实现重大危险的智能预警、安全管理的动态诊断、生产过程的协同控制、经营决策的智能分析及安全生产的精准研判。在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固定场所,运用智能化系统,通过地面远程控制智能切换局扇“一键启停”,实现了“无人值守、有人巡查”模式。先后引进TBM岩巷掘进机、大功率岩巷掘进机、全自动混凝土辅助喷射车等智能化设备,大幅压缩了生产准备时间及岗位用工,生产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职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
该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修旧利废、成本管控方面双管齐下,开出降本增效“良方”,确保效益最大化。在保证矿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以全面预算为基础,将“精细化”管理作为成本管控的主要手段,创新开展“材料控制提升”赛比评专项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消耗量,避免出现重复配置、积压严重、储备资金严重超储等现象,在做到物尽其用的同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持续深挖降本增效活力,不断完善《废旧物资管理办法》,将修旧利废与绩效挂钩,逐级分解任务目标,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修旧利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三小一练”“五小创新”“小改小革”等技术革新活动为载体,倡导职工“亮绝技、出绝活、使绝招”,在各类修旧利废方面创新创效。
“我们秉持‘一切成本皆可控’的思想,通过制定完善井下回采回收计划,对回收的物资、更换下来的小零件小配件建档存放,及时进行回收复用,复用率超过50%,杜绝材料浪费现象。”该矿材料管理部负责人介绍说。(田磊)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