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
日前,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矿山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各矿山企业塑造“一矿一特色”安全文化品牌。孟村矿以《指导意见》出台为契机,从理念、制度、环境、行为四个维度发力,深化“同心护孟”安全文化理念体系,持续开展安全文化浸润,塑造思想、凝聚力量、培养习惯。
理念为引:安全意识深植于心
8月7日,该矿开展新时代矿山安全文化建设专题培训,重点针对区队长、党支部书记、班组长,培训课程内容紧凑且极具实用性。
培训课上,讲师对《指导意见》进行了全程解读,从《指导意见》的底层逻辑、执行落地的关键路径,到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点,层层拆解,帮助学员更加明晰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
“内容系统实用、案例鲜活生动、讲解通俗易懂,课程干货满满”“这场培训课让人收获颇丰”……学员们对课程给予高度评价。
培训结束后,该矿各单位进行了二次宣贯,并从安全管理、作业环境提升和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三个层面,全员探讨《指导意见》与矿业公司“同心护孟”安全文化落地提升有效路径。
制度强基:密织安全防护屏障
《指导意见》明确了2027年近期目标与2030年中期目标,其最终指向都是实现矿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该矿以此为遵循,契合矿井安全生产实际,编制印发《“同心护孟”安全文化落地提升三年规划》,构建安全文化理念体系,“众人协力即为同心,护守安全便是护航孟村”的核心理念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同,并成为抓现场安全的主题主线和主基调。
后五个月,是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攻坚期,该矿下发了《关于切实强化后五个月安全管理的特别规定》,全方位反“三违”、全覆盖查隐患,严控安全行为,严密安全管理,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运行,做到安全管理的实质性提升。
在此基础上,该矿将核心安全制度转化为“口袋书”“一图读懂”等简明形式,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记忆,全面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环境赋能:打造安全作业环境
纵观《指导意见》,“人”的因素贯穿始终,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保证每一名职工的生命健康,是安全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
该矿以尊重职工、爱护职工、维护职工人身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减人、增安、提效”目标,依靠“四化”项目建设,引进先进技术,优化治灾措施,提高灾害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运输队引进新型矿用无轨胶轮车消烟剂,胶轮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量大幅降低;抽采队创新应用氮气增压泵驱替瓦斯技术,为区域瓦斯治理构建了更高效的防控体系;403盘区集中制冷系统正式投用,让职工在夏季吹上了阵阵凉风。
从建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核心安全理念,到关爱员工身心健康的细致安排;从打造人机和谐的“防护之网”,到运用新技术提升现场作业环境,无不体现着该矿对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权益的高度重视。
行为养成:自主安全变成习惯
安全行为文化聚焦培育全员安全行为习惯,加强职工安全技能培训,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浸润,正是实现由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转变的坚实支撑。
该矿持续深化“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的规范化实施,将其作为安全生产重点岗位的标准化操作要求,推动形成全员自觉遵守的安全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员工自主安全管理能力,同时严格执行“菜单式交接班”制度,确保工作衔接无盲区。
此外,该矿常态化开展各岗位安全理论知识培训,并将学习贯彻《煤矿安全生产条例》、两办《意见》及“八条硬措施”等法律法规作为长期学习内容,通过班中抽考等方式,确保职工熟练掌握安全知识、规范安全行为、提升安全技能。
同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自救器盲戴考核,以考促学、以练促防,将安全培训融入日常,全面推进全员素质提升工程,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郝杰)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