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首页 > 文化建设 >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理念故事】一块旧手表牵起的三代“契约”
发布时间:2025-03-10 10:34:19     作者:金尘   浏览量:736   分享到:

冬日的矿区,夜色沉静,煤矿工人的宿舍里透着温暖的灯光。王城民坐在老旧的木桌前,一边翻阅着当天的安全巡检报告,一边时不时看一眼腕上的旧手表。这只表已经有些年头,表盘的玻璃有几道细小的划痕,但指针依旧精准地走动着,仿佛见证着岁月的流转。这只手表,是父亲王大河留给他的。

王大河曾是一名老矿工,他一生严谨敬业,从不弄虚作假、以公谋私,做事讲究一个“廉”字。年轻时的王城民不理解,觉得父亲太过死板。“爸,矿上的材料库经常多出一些螺丝钉,别人都随手带几个回家,反正没人管。你怎么连一颗螺丝钉都不拿?”那时候,王城民刚进矿不久,看着父亲每天重复着严谨的工作,心里有些不解。

父亲却沉稳地回答:“你今天拿走一颗螺丝钉,明天可能会拿走一根钢筋,时间久了,就会忘了自己的底线。矿上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是国家的财产,我们必须守住原则和底线。”王城民听了没再说话,只是默默记住了这番话。

后来,父亲因工龄已满正式退休。临别时,他将自己戴了二十多年的手表摘下来,郑重地交给王城民:“这只表,陪我在矿上走过无数个日夜,见证了我的坚持。今天,我把它交给你,希望你也能像它一样,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心里的‘准则’永远不能变。”那一刻,王城民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的坚持。清正廉洁,正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传承。

多年后,王城民已经成长为矿上的安全主管。他工作严谨负责,从不在制度上让步,被同事们称为“最较真的人”。有一次,一家供应商为了争取合同,私下给他送来一张大额购物卡。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甚至连水都没让对方喝一口。

“王工,大家都是熟人,别这么认真。”对方试图劝说。王城民淡然一笑,指了指手上的旧手表,说道:“这表让我时时记住,我的底线在哪里。”对方愣住了,最终灰溜溜地收回了购物卡。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供应商不甘心,开始散布谣言,说王城民在安全检查中故意刁难,甚至暗示他收受贿赂。矿上的一些同事也开始对王城民指指点点,质疑他的公正性。王城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始终没有动摇。

一天晚上,王城民的儿子王浩回到家,看到父亲坐在桌前,神情凝重。王浩关切地问:“爸,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王城民叹了口气,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儿子。

王浩听完,沉默了片刻,然后坚定地说:“爸,我相信你。爷爷留给我们的家风,就是做人要守信,做事要有底线。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谣言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王城民看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第二天,王城民决定主动出击。他主动向矿纪委汇报,公开了供应商的贿赂行为,并出示了相关证据。同时还借助集中学习时间向职工详细解释了安全检查的标准和流程,证明自己的公正性。最终,供应商的谣言不攻自破,矿上的同事们也重新信任了王城民。

如今,王浩也即将大学毕业,准备回到矿区工作。一天晚上,王浩好奇地问:“爸,这只表那么旧了,为什么还戴着?”王城民笑了笑,轻轻抚摸着表盘:“它不仅是一只手表,更是爷爷留给我们的家风——做人要守信,做事要有底线。这不仅是矿上的规矩,也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原则。”

王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伸出手轻轻触摸那块旧手表,仿佛触碰到了祖辈传承下来的坚守与信念。他郑重地说:“爸,我懂了。诚信是我们家的根,也是矿上最重要的原则。”王城民欣慰地笑了,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知道这份家风,终将代代相传,在煤海深处继续闪耀光辉。

煤矿的巷道或许幽深,但这份家风,像一盏不灭的矿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煤矿人的前行之路。(小庄矿 金尘)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