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近日,作为一名入职一年零四个月的职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工会、团委联合主办的“会聚良缘 邂逅彬长”青年职工联谊活动。
人言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但若想写良缘,便不能只写情缘。作为彬长子弟,我的家庭与公司结缘已久;若将目光投向煤矿行业,这段缘分更能上溯到外祖父一代。
曾几时,企足矫首盼人归。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远在彬州的父亲如候鸟般一月一归,回返韩城需要一整日的奔波,短暂团聚后又要回到各自的生活圈。
曾几时,燕入高楼迁新居。在公司投建的怡水花园小区一期竣工后,我们家乔迁新居,一家三口间的距离有所拉近,那间小屋随之成为我的新故乡。
曾几时,浮生偷闲矿区里。大学期间,矿区是我寒暑假的最终目的地,在父母的陪伴下,或是投身于矿区志愿者活动,或是徜徉于“职工书屋”的书海中,或是贪眠于职工宿舍的床榻上,轻松惬意成为主旋律。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现如今,作为彬长的正式职工,我从旁观者蜕变为局中人,沿着父母走过的道路接续前行。
这一年来,我看到通勤车每日穿梭于咸阳、彬州、长武之间,方便了职工及家属的出行;我看到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拔地而起,成为兼具建筑之美、文化之美和实用价值的崭新地标;我看到“四级宣讲”成为常态,劳动慰问纵深开展,文体活动精彩纷呈,井下“高速路”工程卓有成效……
“发展企业,造福职工,奉献社会。”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建立在深刻的理性认知和具体的实践行动之上,推动着企业高质量发展与职工个人成长进步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参加本次青年职工联谊活动,对我来说是又一次新奇的体验。相较于同陌生人打交道,我更擅长同历史书籍“推心置腹”。在工会同事的力荐之下,我半推半就地填好报名表,跌跌撞撞地来到活动现场,目光大抵是呆板的,行动大抵也是迟钝的。但人生总应当去尝试。
漫步在小庄矿内,故地重游让我感慨颇多。这一次,我并非以职工家属的身份,而是作为兄弟单位的职工,前来进行“对标学习”。景观布置如旧,烘托氛围的标识、气球和条幅,给我熟悉又新奇的感觉。
虽然配合尚有生疏,但我所在的第七小组,在几轮小游戏的“破冰”下,成员间逐渐变得熟络起来。从小庄矿到民俗村的转场阶段,则是整个活动最热闹的环节,在从主办方处得知需要烹饪六道菜的基本要求后,近百人的参与者们立刻进行了分工:有清点食材数目、拟定招牌菜色的“大厨”,有积极参与游戏赚取食材的“高玩”,有提着番茄、土豆推销置换食材的“商人”,还有四处踩点、团伙作案的“大盗”。在大家的交流互动下,本来各小组食材种类泾渭分明的态势,很快便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取代。
作为一名对烹饪一窍不通的“低技能人才”,在做饭环节,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烧火、剥蒜、刷锅洗碗等杂活。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同样的,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累”,在锅铲碰撞之间,烟熏雾缭之下,大家的陌生感逐渐消融,终于在饭桌上打开了“话匣子”,向着爱情或友谊迈出坚实一步。就这样,我的微信上多了几位好友,手机上多了几条联系方式。
却是与梅缘分厚,年年此日向侬开。缘分如环,环环相扣,我的家庭与彬长结缘已久。如今,在公司的撮合下,我又缔结了新的缘分,不早不晚,恰恰刚好。(韩炳萱)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