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赫尔曼·黑塞是德国作家、诗人、评论家,被雨果先生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很多人说他写的《在轮下》是一部自传体,是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文章用淳朴与含蓄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少年时期的生活、青春期的迷惑、神学校的教育与家庭背景。
翻开这本小说,主角汉斯·吉本拉德,天赋过人被视为神童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出来。作为小镇唯一有希望考取神学院的学生,被家人取缔所有玩乐后,紧张的学习填满了他的生活。虽然考试经历了一波三折,但还是考上了神学院。
随着神学院生活的开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出现在汉斯的生命里。向往自由具有诗人气质的赫尔曼就是这个时候走进了汉斯的生命,并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赫尔曼的一些言行唤醒了汉斯心中无法掌控的一个“点”。他开始无心学习,渐渐从校长眼中的优秀生变成了堕落的代表。后来,赫尔曼被开除,汉斯也患病被送回了家。
试想,如果汉斯没有遇到赫尔曼,他一定会成为大人们眼中的“有为青年”。然而,世事难料,汉斯在内心深处的自我被唤醒了。可悲的是,同为成长中的赫尔曼还不具备能够引导和帮助他的能力。结局就是,汉斯在父亲失望的目光中,安静而忧郁地成为一个普通的工人。
后来,他遇到了令他迷失灵魂、飘飘欲仙的女孩——艾玛,原本以为触碰到了青春之恋,可与汉斯接吻不过是女孩的爱情游戏。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在享受过一场醉酒狂欢后,汉斯的生命烛火随之消逝。
《在轮下》虽然是一本以教育为主题的小说,但更加引人深思的是对自身成长的思考。一个人内在的成长在于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增加自己心灵的韧性。而生命的宽度是在于不断探索新的东西,接触新的事物。无疑,汉斯的故事是极端的。小说中的教育方式距今已过去了百余年,回想起来,我们每一个人何尝没有经历过类似的片段。正如黑塞自己所言:一个人要完善自己的人格,一定会同周遭发生冲突。好友赫尔曼一步步带领汉斯见识到了艺术的美感,这也是汉斯的内心逐步觉醒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汉斯探索了不同的东西,比如友情,比如艺术,比如大自然带来的生活情趣。
汉斯生病后离开神学院,便是他人生的逆境。这从无到有、再到从有到无的落差感给汉斯带来巨大的打击,社会的歧视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觉得仿佛跌落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如果把从逆境、矛盾、失败甚至是积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称之为心灵的韧性。对于汉斯而言,他心灵的韧性还是不足的。看过一段话,如果把人比作弓箭,人的身体是弓身,心理韧性则是弦。在弓身稳定的前提下,弦越有韧性,就越能达到“拉弓如满月”的境界。
现如今,压力、焦虑、悲伤和愤怒的情绪会随时冲向我们,心灵的韧性或许是我们抵御这些情绪的堤坝。没有经历失意和挫折的生命一定是不完整的。心灵的韧性不需要故作姿态,是因为有了志向而不再畏惧苦难的心态,是明白了生存的意义而不必恐慌的人生。心灵的韧性是虽柔却坚,虽易变却长存。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有时候你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唯有不断提醒自己成长,方能让自己走得更远、走得更久。(小庄矿 卫若茜)
编辑: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