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首页 > 文化建设 > 文艺生活
张静霞随笔:致三月,春光纷沓而至,正是耕耘好时节
发布时间:2022-03-09 14:33:18     作者:张静霞   浏览量:20140   分享到:

不觉年,已去年,不觉春,已立春。

2022年已经过去两个月,经历了孟春的料峭春寒,仲春的大好春光即将纷涌而至,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开始的季节敢于开始,在耕耘的时节不吝付出,追风赶月不负春光。

开始虽然艰难,但只要迈步就会前进。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万事开头难,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一件事还没开始就先否定自己,自己给自己设限,不敢迈步,不敢开始,人生的机会就在一次次不作为中消耗殆尽。

《山月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而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不甘于人后,又不敢于开始,人生的道路不经迈步踩踏,只能长满荒草。

不敢开始的人,总是会找各种理由,今天不是周一,不是月初,不是整点,不是五的整数倍……

然而,春归万物生,时不我待,最好的选择便是抛开顾虑,撒开蹄子,策马踏新程。

一月的疫情,让我们的元月伊始并不那么顺利,生活和工作按下暂停键,在社会大形势下,很多人因此失业,企业、餐厅倒闭,房子断供……

告别惨淡的一月,二月在春节的热闹中隆重登场,我们的国家在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有条不紊地举办了冬奥会,紧接着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也重磅推出……

我们的企业紧锣密鼓地织就着安全的大网,揭牌“5G+智慧矿山”,层层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工作……

而个体就像细胞、像零件、像基石,推动着一个小动作、一个小环节、一个小台阶,进而像蝴蝶的翅膀,影响着大整体、大布局。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不管是大整体还是小个人,很多时候都是顶着未知,敢于迈步,才至登高望远。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不负开始,惟有耕耘。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春光不负赶路人。

而赶路人又将如何在草木蔓发的季节,望到翠微春山?

有人说,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一个是十年前,还有一个是现在。

古语有云,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人民日报也鼓励我们,生活的真谛从来不在别处,就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

在每一个当下开始,在每一个开始潜心耕耘,就是最实在的奋斗。

你看别人步步高升,薪资攀升,在某一领域小有成就或声名鹊起,而自己只能望洋兴叹。

冰山露出一角的时候,说明水下的部分早已经自成规模。

网上看到一句话,不要羡慕那些比你好的人,别人只是每一分钟都在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吃了你不想吃的苦,说了你不好意思说的话,认识了你没勇气认识的人,坚持了你放弃的事情。

以前工作单位的一个大姐,是矿区的播音员,刚开始她的广播并不比普通人好多少,后来,每天下班后,都听见她在宿舍练嗓子,一年后,她专业的播音腔让人为之惊艳。

很喜欢的一个作家,当得知,她从高中开始就为了自己的作家梦疯狂看书,只身一人到北京联系出版社发表作品,才明白那些打动人心的文字背后都是呕心沥血的付出。

身边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着自身的价值,有人在岗位上不断考证提升水平,有人在专业领域默默汲取经验,有人在坚持每天看书丰富自己……

在耕耘的季节付出汗水,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最终自然会“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天天讲不吝千万言,时时做不惧千万事。”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风物长宜放眼量。

不是所有付出都会有好结果,不是所有耕耘都要去看能否结果,过程里的收获才更加让人难忘。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曾经“种豆南山下”,每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是依旧“草盛豆苗稀”。

是陶渊明种地技能不佳吗?

或许种的不是地,而是在耕作中修行,获得内心的恬淡自适。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若将人生比喻成一条大河,从雪山逐级而下,昼夜不息奔腾,穿过酷烈的沙漠,横度广阔的平原,中间被蒸腾,被支脉分流,最终泱泱大河在汇入大海时只剩一束涓涓细流。

但那些不忍回顾的途经,有的成了幽深险绝的峡谷,有的成了漫漫沙海里的绿洲,有的成了浩渺开阔的湖泽。

那些看似没有结果的的付出,最终变成了一段段经历支撑着我们的人生。

尼采曾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人生的幸福可以有很多种定义,但是没有一种是不劳而获的,凌空蹈虚,难成所求之事,脚踏实地才能善作善成。(张静霞)

编辑: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