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自从加入文家坡矿后勤服务微信群后,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消息:“1号楼1236暖气已修好”“2号楼931插座已修”“1号楼619暖气正常,饮水机已修”……简洁明了的回复,温暖着职工的心。上至天花板顶灯,下至下水道管路,物业维修师傅通过群消息,即时了解职工宿舍内各设施的损坏情况,并在24小时内完成修理。矿上这种易报、快修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模式,既免除了职工上门登记报修的麻烦,也让物业第一时间有了维修工作方向。到矿后的感受,不禁让我回想起一些往事。
我出生在陕西韩城,它是一个1970年成立矿务局的老牌工业城市,煤矿和电厂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家属院,是那个年代工业设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作为一名工人子弟,从小生活在煤矿家属院,而后为了学业,又在电厂家属院居住过四年。
自来水的限时供应是老家属院的常态。每日早、中、晚三次仅有一小时供水时间,还时常因管路问题延期或停供,导致家家户户都备起了大缸。姥爷家的两个大缸分别被放置在厨房和厕所,另有几个塑料桶作为备用。每当接到停水通知,那便是厨具最物尽其用的时刻,大小锅碗瓢盆都将成为水的临时容器,满溢了整个厨房。现如今,矿区24小时自来水供应,已成为生产生活的“标配”。曾经的用水不便历经时间的发酵,竟平添了几分趣味。
家属院日常用水尚有困难,更遑论洗个热水澡?除了去公共澡堂,在家中烧开水擦洗一下是多数家庭的选择,而能给卫生间安个简易热水器的,少之甚少。作为煤矿退休职工的姥爷,是可以带年幼的我去单位澡堂洗澡的。氤氲的蒸汽下,清浊不一的四个水池迎接升井的工人。水池的清浊程度同池内水温成正比,越清越烫,越浊越凉——看守浴池的大爷以此作为换水的依据。水汽逼人,染湿每一寸布料,没有更衣柜的姥爷和我,只好将换洗衣物分别“压缩”在塑料袋内。上了年头的木质长椅,虽然其木板早已断裂、缺失,却是少数能够提供塑料袋放置空间的地方。现如今,我在文家坡矿职工澡堂已经有了自己的更衣柜,那氤氲的熟悉感,让我时常会放弃在宿舍洗澡,转而来到与生产同调、24小时不间断供应着热水的澡堂。
优质的暖气供应是那个年代电厂职工的福利之一。每年天气刚转凉便能接到试暖的通知,而后又是一个燥热的冬天,毕竟电厂运转产生的废热余温是上好的供暖源。还记得,一到冬天,母亲就会把两个大塑料瓶装满水放在暖气片上,以方便早晚洗漱。而在数公里外的煤矿家属院,就没有这种待遇了,单元楼内的暖气片况且形同虚设,更不用说住在平房中的人家了。于是,那时候家家烧煤取暖,结果是一日不擦桌椅不拖地,室内必然洒满了乌黑的浮灰。现如今,新民塬上的冷风被暖气和空调组成的双重防护阻挡在楼舍之外,为职工奉上又一场暖冬。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曾在家属区内学习、生活的孩童,如今已是矿井的一名职工。星移斗转,时移世易,不变的是企业对职工工作、生活环境的关怀与重视。正因如此,我真诚地相信未来会更好。(文家坡矿 韩炳萱)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