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首页 > 文化建设 > 文艺生活
郭宝锋随笔:繁华落尽见真章——读《红楼梦》有感
发布时间:2024-07-19 16:00:19     作者:郭宝锋   浏览量:3879   分享到: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洪流中,文学作品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给世人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料。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读《红楼梦》,也曾一度陷入“红学”的怪圈去做张做致地研究这本巨著,为了一个观点争的面红耳赤。如今再谈起,自嘲一句,千古红楼惟一梦耳。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亡盛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就人物刻画而言,据嘉庆年间姜祺统计,《红楼梦》共计描写四百四十八人。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性格各异,不仅不同人物差异巨大,仅就一人性格也呈现出多层面、立体化的特点,剔除了传统小说人物性格单一化的弊病。正如鲁迅先生说:“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单拿主人公贾宝玉来说,他习惯于封建家庭的优越,同时又反叛封建礼制的约束;滥情中偏偏又生出一段痴情;时常谤僧毁道最后竟剃发出家。类似这种描写,在重情节、轻人物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中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叙事手法更是别具一格。《红楼梦》开篇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通过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画册和十二支“红楼梦曲”,隐晦地揭示了大观园中各女子的归宿。虽然开篇就写结局,但是又打破了倒叙白描的枯燥乏味。

同时,《红楼梦》文中又运用谐音法、分身法、拆字法、反照法、一击两鸣法、层峦叠翠法、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等等多种写作手法,使得很多学者初读《红楼梦》时始终不得要领,突然间明心见性,一瞬时又患得患失,时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剑走偏锋的写作至今也没人敢去效法。

在接触《红楼梦》之前,不敢想象一部文学作品也能开创一个学术界。《红楼梦》问世300年来,其研究史也是波澜壮阔。然而历经百年的红学研究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还是鲁迅先生总结的好: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红楼梦》就像一个万花筒,从不同的角度便可以照射出不同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特别提及《红楼梦》并说道:“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民族复兴,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有力武器。虽然“红学”研究历经百年却仍然是百家争鸣、无可寻迹,但是《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中国近代的缩影,更是一部集中国伦理、亲情以及宗教文化于一身的伟大巨著。

阅读《红楼梦》,不仅仅是娱乐消遣,更是和曹雪芹展开心灵对话,是在“红学”这一平台从大学者的精神世界汲取养料,向人类精神世界高峰的一次攀登。(大佛寺矿 郭宝锋)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