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首页 > 文化建设 > 文艺生活
王英随笔: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发布时间:2025-07-10 15:04:31     作者:王英   浏览量:255   分享到:

《人民日报》夜读栏目《心有热爱,足以抵过岁月漫长》中写道:一个人最幸福的事,大概就是活在自己的热爱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焕发出一种别样的光彩。他们会怀着满腔热爱持续奔走,不断追寻心中的诗与远方。

那热爱什么呢?似乎,我不是那么热爱。我只是让自己充实起来,画工笔画、练书法、坚持运动,细致规划工作目标。我允许自己和同事在特定阶段犯错,但会把失误刻在心里,绝不让同样的问题再犯。

画画时,我并不总怀着雀跃的心情。笔尖在纸上慢慢磨蹭,反复晕染花瓣的阴影,更像一场自我救赎。有时对着未干的颜料发愣,发现某处晕染过了头,也不急着补救,如同工作中那些躲不开的疏漏,与其苛责自己,不如盯着那片意外的色块琢磨:或许能顺势改成几片飘落的残瓣?

偏爱临摹小楷字帖,墨汁在纸上洇开的速度,比工作进度表难掌控多了。我没有刻意练字,只为借这个过程静下心来复盘:那些曾让我懊恼的失误、那些本可以达到的更好目标、那些应该关注却没留意的细节,回头再看就变成了提醒自己调整笔锋的坐标。

老杨的猫头鹰在《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中写道:“努力是会上瘾的,尤其是尝到甜头以后;不努力也是会上瘾的,尤其是习惯了懒散以后。”

这句话尤为适合自己。如,对打羽毛球的热爱。最初,觉得打球姿势正确与否不重要,能把球打回去就是胜利。右手臂酸得抬不起来,就换左手握拍,哪怕球飞得更歪,也执拗地站在场上。同事们调侃道:“怎么打个羽毛球,都能练出左右互搏的本事?”可他们不知道,当左手第一次把球稳稳送到对方后场时,那种窃喜比获奖还真切,如同工作中啃下硬骨头的时刻,未必有多优雅,却藏着不服输的劲儿。

后来,跟着同事纠正动作,才知道手腕的巧劲比胳膊的蛮力更管用。但偶尔还会实施“左右开弓”的技能,虽然生涩的挥拍、钻心的疼痛,但是那种不管不顾的投入,让羽毛球从一个打发时间的选择,变成了生活里会发光的存在。

现在,打羽毛球成了我工作和生活的锚点,经常是下班后运动一小时,缓和身体后去办公室继续工作。球场上培养的专注,悄悄渗透到工作里,开会时更能抓住重点,改方案时更耐得住反复打磨。那些在跑动中积蓄的爆发力,也变成了面对难题时的韧劲。原来所谓热爱,未必是一见钟情的狂热,可能是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让你在坚持里尝到了甜头,然后心甘情愿地,在精进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依然说不上有多热爱这些事。只是当工笔画的底稿渐渐清晰,当字帖上的字迹越来越像范本,当季度目标在一次次修正中稳步达成,忽然惊觉:那些被刻意填满的时光,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织成一张网。网眼里没有滚烫的热爱,却盛着实实在在的成长。是从生涩到熟练的从容,是从慌乱到笃定的底气,是在与生活的角力中慢慢摸清了自己的重量。

热爱从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岁月里的细水长流。它藏在专注描绘红梅图的笔触里,躲进静心临摹《长林赋》的墨香中,也绽放在大汗淋漓的羽毛球场上。与热爱相关的一切,都带着余欢的兴奋。或许,这种感觉更稳妥:在热爱的领域里不断精进,既是疗愈自己的良方,也是汲取前进动力的源泉。画画时,笔尖在绢上反复晕染,于色彩的堆叠中看清耐心的模样;练书法时,墨汁在宣纸洇开,在笔画的顿挫里沉淀心性;挥拍奔跑时,汗水浸透衣衫,在每一次精准的击打中确认力量。

正是这些时刻,让我在反思中慢慢认清自我,在沉淀中一步步超越自己。热爱从不会辜负投入,它让人保持向上的姿态,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渐渐优于过去的自己。怀揣热忱、保持初心,锚定永不偏移的专注,即便历经岁月的磨砺,也总能循着光的方向笃定前行。(文家坡矿 王英)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