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首页 > 文化建设 > 文艺生活
【安全文化理念故事】“老经验”栽在演练场
发布时间:2025-09-16 16:30:58     作者:张台   浏览量:187   分享到:

百日安全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救援中心训练场上,红色的“加强准备、严格训练、主动预防、积极抢救”十六字工作原则格外醒目。中队长彭德鑫拿着演练方案,在队伍前严肃强调:“别把演练当走过场,今天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明天井下的保命符。”矿山救护队员小刘和队友们嘴上应着,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毕竟是模拟事故演练,哪会真有危险?

当天的演练科目是“矿井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应急救援”,进入模拟演习巷道后,彭队长、小刘、小王负责灾区探查和检测气体,其他人员负责携带救援仪器装备紧跟其后。按照流程,他们闻警出动后穿戴好救援防护装备下井,模拟演习巷道里早已布置好煤矸石冒落区,顶部还悬挂着几块用于模拟“松动岩块”的轻质钢板。演练前,彭队长反复检查参加演练人员的仪器装备,又摸了摸小刘的氧气呼吸器腰带:“卡扣再紧一点,演练必须按实战标准来。”小刘一边照做,一边偷偷和小王对视,觉得彭队长未免太较真了。

抵达“冒顶区”后,小刘急于抢进度,还没等彭队长用雷达生命探测仪确认“遇险人员”具体位置,就拿着防爆工具镐准备清理前方的“堵塞煤矸”。按照《矿山救援规程》规定,周围巷道和支护遭到破坏的,应当进行加固处理,可小刘摆摆手:“反正都是假的,快点弄完早点结束。”说着就要往前冲。

“站住!”彭队长突然上前拽住小刘的胳膊,声音里带着火气,“支护没到位就敢上前?你忘了规程里‘先支护、后作业’的要求?”话音刚落,上方模拟“松动岩块”的钢板突然滑落一块,原来是固定钢板的铁丝因刚才小王移动设备时的碰撞而松脱了。钢板“砰”地砸在地板上,距离小刘右脚边只有1cm,虽然是轻质材料,却也让他瞬间僵在原地,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

“看到了吗?”彭队长指着地上的钢板,语气缓和了些,“演练里的‘意外’是假的,但井下的危险是真的。今天你图省事漠视规程,明天真遇到冒顶,就不是钢板砸脚这么简单了。”他们重新按规程操作,彭队长指挥搭建临时支护,小刘负责检查氧气和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和顶板情况,小王则按步骤清理煤矸。每一步都慢了下来,却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最终,探察小队顺利“救出”模拟被困人员,升井后战后总结讲评时,小刘红着脸做了检讨:“以前觉得演练只是走形式,今天才明白,规程里的每一条,都是用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安全从来不是喊口号,是要真正把‘不侥幸、不偷懒’刻在心里。”

彭队长点点头,指着训练场上的横幅说:“演练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在‘安全’的环境里犯‘错’,再把‘错’变成安全经验。咱们救援中心是矿山的守护者,要是自己先把规程当摆设,怎么守护别人的安全?”

如今回望那次演练,那“惊魂一刻”早已化作深刻的安全烙印。2025年“人人讲安全、全员抓落实、履责控风险、奋力保安全”的百日安全行动主题,绝非停于纸面的口号,而是需要融入每一次演练、每一次接警出动的行动纲领。它指引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安全防线,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化解潜在风险,让安全理念从“被动遵守”升级为“主动践行”,真正以矿山救援队伍的专业担当与严实作风,为矿山安全生产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屏障,护航每一次下井与升井的平安圆满。(救援中心 张台)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