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精准治灾看彬长】大佛寺矿:精准施策努力打造多元化防冲体系
发布时间:2022-08-30 11:41:04     作者:赵磊   浏览量:7854   分享到:

精准治灾11.png

近年来,大佛寺矿牢固树立冲击地压“可预、可防、可控”理念,坚持“地质探查先行、采掘部署优化、卸压支护并重、精准监测支撑”的治理方针和“区域先行、局部跟进、分区管理、分类防治”原则,建立了“13344”冲击地压防治体系,通过优化、引进与地质开采条件相适应的冲击地压监测与解危技术装备,从根本上提升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管理能力,顺利实现了“零冲击”目标。

锚定一个目标压实治理责任。大佛寺矿锚定“零冲击”目标,积极建立以董事长、总经理为主要责任人的冲击地压防治管理体系及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防冲机构落实业务分工,施工单位确保施工质量,从上到下层层压实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做到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目标突出、分级管控、落实到位。

三项区域措施实现源头治理。一是优化生产布局。坚持以优化矿井开拓布局为先导,积极调整采掘接续布局,4煤、4煤均形成“一井三区、一区一面、分区开采”的生产布局。结合《陕西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及彬长公司规定,编制《冲击地压影响下禁采区、缓采区划分方案》,共划分缓采区3处,并根据矿井采掘接续和地质构造揭露情况及时调整禁采区、缓采区,从设计源头上解决了生产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扰动,促进采空区顶板稳沉,为冲击地压防治创造了先决条件。二是优先开采保护层。合理安排开采顺序,充分利用解放效果,在4煤可采区域优先开采作为4煤卸压保护层,4煤工作面巷道内错布置在4煤采空区内,有效减弱了煤层开采的冲击危险。三是优化区段煤柱尺寸。矿井以前4煤和4煤留设的宽度大于20m的煤柱在回采过程中积聚了大量弹性能,对冲击地压发生有重要影响,且上覆遗留煤柱产生的高应力区对4煤工作面回采巷道影响巨大。对此,积极通过开采布置合规性及合理性论证,将4煤区段煤柱宽度调整为8m、4煤调整为10m,避开煤柱应力峰值、弱化煤柱应力。

施工大孔径卸压钻孔.jpg

三种卸压措施消除应力集中。该矿积极实施Φ153mm大直径钻孔为主的煤层预卸压措施,根据防冲设计报告划分不同等级的冲击危险区域,并及时指导施工单位调整钻孔间距,确保局部卸压措施精准落实,做到掘进工作面卸压工程滞后工作面不超过20m,回采工作面卸压工程超前工作面大于300m。对于配备快速掘进装备的掘进工作面实施“迎头大直径超前卸压钻孔+帮部(底板)煤层爆破”卸压措施,让灾害治理超前于生产组织,降低应力峰值,实现安全生产。实施特殊区域顶板爆破预裂,进一步强化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水平,大幅降低作用在煤柱的高应力以及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减少了对回采工作面顺槽巷道以及中央大巷的破坏。三种卸压措施,不同层位精准施治,形成立体式冲击地压防治模式,并且在措施落实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大幅提高了卸压效果及效率,减小了冲击风险。

监测平台.JPG

四种监测方法实现精准预测。该矿采取ARAMISM/E微震、ARES-5/E地音、KJ649应力监测系统为主,矿压监测为辅的多元监测方法,各监测系统分别赋予权重,建成了多参量、分权重冲击地压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形成了井下区域与局部全覆盖实时监测、单一监测预警和综合监测预警相结合的“模块+平台”双预警模式,取得了“1+1+1>3”的监测效果,形成“大数据”整合条件下的多参量综合预警方法,大幅提高了监测精度和效率。

水力压裂.JPG

四项基础保障提升防治能力。一是超前地质探查保障。该矿通过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勘探、槽波勘探和钻孔勘探等技术手段,积极对矿井、工作面、特定地点地质构造和顶底板岩层结构的普查、详查、精查。在40204工作面切眼外错和一次见方区域采用地震CT技术实测冲击危险源分布特征及危险程度,有针对性地对40204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进行综合防治,提高现场卸压效率。二是主动支护永久化保障。对临空巷道、地质构造带等区域,采用注浆加固改性、高强度高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喷浆封闭等主动支护措施,达到“高强度、高可靠性”支护效果,实现“一次设计、一次支护,永不返修”目标。三是灾害协同治理保障。采用回采工作面密集采前预抽钻孔与高压水射流割缝、二氧化碳致裂增透相结合方式,实现瓦斯高效抽采的同时增加煤体裂隙,弱化煤体弹性变形能聚集。该矿40204工作面采用水力割缝、采前瓦斯预抽孔以及大直径卸压钻孔等多种灾害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减小了冲击危险。通过微震监测效果检验,对比同纬度40204工作面和40119工作面月微震平均频次和月微震平均能量,分别下降15.24%和17.74%。四是强化技术服务保障。积极与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合作开展矿井防冲开采规划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制定了《冲击地压矿井灾害治理顶层设计方案》,建立多重灾害交织耦合条件下的综合防治体系,指导整个矿井灾害治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通过多元化防冲体系的建立与落实,大幅提升了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管理能力,顺利实现了“零冲击”目标,为矿井安全生产及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赵磊)

编辑: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