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从设备基础原理到故障应急处理,高工的讲解让我们茅塞顿开!”近日,小庄矿“夜校补给站”内座无虚席,高级工程师贾卫鹏、李岗等技术骨干轮番登台,将专业知识、实战经验凝练成“技能干货”,为一线职工精准“加油充电”。
“补给站”成为技能传承“主引擎”
以“业务技能补给站”为平台、以“高工大讲堂”为抓手、以“师带徒”为纽带,该矿把职工队伍素质提升作为发展关键。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区队实操两大核心阵地,邀请劳模工匠、技术大拿,通过理论授课、现场实操、一对一答疑的立体化模式,把抽象的技术知识转化为可学、可练、可用的实用技能,为技能人才成长打通“快车道”。

“既要让课程有亮点,更要让学员有收获。”这是该矿对兼职教师的授课要求。24名兼职教师紧扣课题核心,围绕教学策略、目标拆解、情感共鸣等设计内容,搭配PPT演示,让每一堂课都“干货满满”。为持续优化教学质量,该矿定期组织授课评比,让参训职工从“听课人”变身“评委”,提出改进建议,在双向互动中推动兼职教师成长,形成“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理论学得透,实操要跟上。为让技能提升“接地气、见实效”,该矿同步推进“实操培训进区队”,将课堂直接“搬”到区队学习室。“内部专家们”既讲原理知识,又现场示范操作,手把手拆解设备维护、故障排查的关键步骤,全方位破解实操中的“堵点”“难点”,点燃职工学习热情,实现素质与技能的“真提升、真过硬”。
“充电课”实现需求对接“零距离”
“新装备、新工艺不断落地,职工技能必须得跟上,这直接关系到井下安全与生产效率。”该矿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为让培训精准对接职工需求与岗位发展,该矿从“需求调研”发力,深入一线班组与职工面对面交流,细致梳理培训诉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推行“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问需式培训”。职工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选课”,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让培训真正“按需定制”。

截至目前,该矿已累计完成安全、技能、专项等各类培训162期,实现全员“按需充电”。其中,“夜校讲堂”成为精准施训的重要载体。每周二、四、五晚七点,“夜校补给站”准时开课,外聘厂家技术人员、内聘矿内专家既讲解新装备操作要点,又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同时搭配业务讨论、部门自学、专项考核等多种形式,让职工在互动中深化理解、在考核中检验成效,让夜校成为职工能力提升的“加油站”。
为进一步激发职工学习动力,该矿构建培训、重用、激励全链条机制,通过“内培+外送”拓宽成长路径,借助“竞赛+集训”选拔专业骨干,依托“考核+奖励”树立鲜明导向。仅一年,就有632名在技能提升、岗位建功中表现突出的职工获得奖励,让技能的“含金量”持续提升,也让“学技能、强本领、促发展”的氛围在矿区愈发浓厚。(陈杰 崔乃良)
编辑:达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