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四个示范” 谱写发展新篇——贯彻落实张文琪董事长调研讲话精神专栏
今年以来,孟村矿聚焦安全管理重点领域,创新搭建“123367”管理新体系,通过系统部署、精准施策、全员参与,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为矿井奋力打好安全“翻身仗”提供坚实保障。
围绕“深化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一条主线。该矿紧盯重大灾害治理质效、重大安全风险管控、人员安全意识提升、人员行为管控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矿井当前存在的系统性、根源性问题,严格按照“1+15+2”模式对表落实、压茬推进、动态考核,切实做到科学、精准、有效防治,全面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紧盯“重大灾害治理和高风险作业管控”两个重点。该矿持续推进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建设,扎实开展“三区”超前预抽,探索实施“以压代爆”防冲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严格落实采空区防灭火分级预警响应机制,靶向治理让灾害无处遁形;制定下发《工作面停产挂牌管理制度》和《高风险作业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停产挂牌情形37类、高风险作业情形73项,建立完善“分级许可+分级盯守+动态监控”管控机制,以最严举措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
夯实“区队(班组)自主管理、员工素质能力提升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三个基础。该矿大力推行“班组安全网络建设”管理体系,坚持将安全管理延伸至每个单位、班组和个人,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生产氛围;持续建强“三支队伍”,实施岗位“131”安全技能培训法,不断固化区队“七步”学习流程,着力提升岗位人员作业标准、风险辨识、应急处置和安全红线意识;以素颜达标和动态达标为目标,组建10个精细化管理包保小组,将“美丽矿区”建设和全域标准化创建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逐步实现“八化”管理。
强化“多元灾害耦合协同治理工程试验、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基础管理”三项建设。该矿以“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和瓦斯复合灾害综合治理工程试验”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实践“地面与井下,区域与局部”灾害防控相结合的工程试验,推动重大灾害精准、协同防治;锚定“双重预防示范矿井”建设目标,高质量开展安全风险周、月研判会,持续抓好“1+4+N”动态风险管控;逐级制定“动、静态”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实施差异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持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严抓“制度规范、技术管理、科技创新、装备升级、意识提升和专业协同”六个关键。该矿深化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职能力考核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40项,真正让安全管理有规可依;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轮岗交流、末位淘汰考核,建立“能上能下、能出能进”机制,确保规程措施现场落实率达到100%;鼓励“五小”岗位创新,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充分发挥三大“竞技台”效能;引进双向无轨胶轮车、制冷风机等设备,不断优化职工作业环境;常态化开展事故案例分析、“家庭亲情呼唤”等活动,让“三违”人员和职工家属“坐轮椅、拄拐杖、戴墨镜”,促进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建立“多元灾害会诊”机制,针对防冲卸压诱发CO超限、应力集中等多灾害耦合实行跨部门联合攻关,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抱团创新。
确保“理念引领、标准提升、岗位履责、自主管理、应急处置、安全监管、考核激励”七个到位。该矿围绕“同心护孟”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将安全管理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文化与安全融合促进;制定“八化”管理标准,严格掘进“四线”管理,打造全域精品工程;实施“四员两长”分专业精细化履职考核,每月兑现奖励25万元以上;建立区队激励机制,对隐患整改率达到95%以上和“零三违”网络小组予以奖励,不断激发班组内生动力;实行“无脚本”演练和桌面演练相结合的应急演练模式,锤炼应急救援“真功夫”;常态化开展“零点行动”突击检查,将安检员计分标准与履职能力挂钩考核;设立全员安全专项绩效激励、反“三违”专项绩效激励以及“四员两长”专项绩效激励等,形成以安全目标为鲜明导向的考核激励政策,全面推动矿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翟武杰 孙超)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