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四个示范” 谱写发展新篇——贯彻落实张文琪董事长调研讲话精神专栏
今年以来,胡家河矿将创新作为破解矿井发展困境的有力抓手,紧盯制约安全生产的“疑难杂症”问题,以创新赋能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全面开启全员创新创效“新赛道”,吸尘引流器、低压药洗装置、移动式粉尘传感器支架……一个个创新成果从“纸上”落实到现场,让安全生产“如虎添翼”。
防尘革新 守护职工健康增效率
“自从在皮带机尾处安装了‘吸尘引流器’后,现场粉尘明显减少,工作效率也提升了不少……”谈起北西五部皮带机尾处发生的变化,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职工因井下环境改善而洋溢着的喜悦。
据了解,在矿井生产期间,北西五部皮带机尾处易产生大量粉尘,影响范围可达20米,其中溜煤斗下方较为严重,能见度仅为2米,在这种环境下作业,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更会对职工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3月初,该矿皮带队从内部选拔10多名技术能手组建攻关小组,多次前往现场考察、调研实际情况,并召开专题会探讨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于3月中旬在皮带机尾处安装一套“吸尘引流器”装置。该装置通过风动引流器在管路内部形成负压,在内外压差下可自动吸入溜煤斗产生的粉尘,随后通过管路将粉尘排放至回风大巷,可有效捕捉和减少运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从而达到改善现场作业环境的成效。
“目前来看,‘吸尘引流器’装置除尘效果良好,现场较之前粉尘减少了90%以上,职工作业时也不再受视野限制,工作效率、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该矿皮带队负责人刘非介绍。
精准“施药” 巧妙破解水处理困局
滤芯更换频次降低30%,过滤效率提升30%,每年节省滤芯采购费约16万元,固体废旧物污染大幅降低……日前,该矿水处理运营中心自主设计、制作的低压药洗装置,成功实现降本、增效、环保共赢。
受井下水质影响,井下水处理站反渗透系统保安过滤器因前后压差迅速增大,在缺少专用清洗装置的情况下,易造成过滤器内大量杂质堆积,长时间不清理会导致过滤阻力增加、面积变小,影响过滤效率。但如果频繁更换滤芯,又会增加成本支出,同时多次停机也会影响正常生产组织。为此,该矿水处理运营中心对现有反渗透药洗加药装置和保安过滤器效能作了全面评估,自行设计、制作出低压药洗装置,该装置借助现有的加药桶和管路资源,巧妙地增设小压力药剂循环泵,搭建起正向低压药洗循环系统装置。
此外,在药剂配方上,该矿积极创新、尝试,通过分析保安过滤器沉积杂质成分,结合药剂特性经过反复试验确定最佳配比,调配出现用的复合清洗药剂,杂质去除效率较之前提升42%,清洗流程和压力调控也得到了优化。
移动支架 传感器吊挂不再犯难
在该矿通风队技术攻关小组研讨会上,如何吊挂粉尘传感器,队干组织班组长以上人员展开研究讨论。
“以前,在移动超前架前,我们首先需要拆除粉尘传感器,等架子移动到位后再重新吊挂,整个过程既耗时又费力,安全风险也比较高……”根据《综采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规范》规定,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距离回采面10米至15米范围内须设置粉尘传感器,如若将传感器固定在超前架立柱处,在移架过程中便会造成挤压,导致传感器出现故障或损坏。
经过充分探讨,集思广益,该队自主设计出一款可移动的粉尘支架,即在超前架立柱上固定卡箍并连接伸缩装置,将传感器安装至保护框架内,便可实现传感器跟随超前架的推移而移动,从而有效避免传感器因积压而出现故障或损坏。
“现在,只需调整卡箍位置和伸缩杆长度,就能实现传感器的快速、安全吊挂,既省心、又省力,工效还快。”该队监测监控班班长魏春芽说。
该矿这些技术创新成果的成功应用,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更为矿井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潘森)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