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四个示范” 谱写发展新篇——贯彻落实张文琪董事长调研讲话精神专栏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争做“四个示范” 谱写发展新篇——贯彻落实张文琪董事长调研讲话精神专栏
生产服务中心:以新质生产力“变量”撬动产业升级“增量”
发布时间:2025-10-16 16:45:27     作者:王瑞   浏览量:14   分享到:

全自动托辊生产线高速运转,焊接机器人精准操作,激光熔覆生产线23台设备协同联动……这些场景正是生产服务中心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随着科技浪潮与传统煤炭生产深入融合,作为煤炭生产服务型单位,生产服务中心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以技能人才培养为抓手,在矿区生产服务保障中扛起关键责任,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_副本.jpg

“自主生产”开创新局面。在液压支架修理车间,激光熔覆修复工艺是中心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一大亮点。技术人员通过研究与应用合金粉末熔覆、热丝熔覆、冷弧不锈钢熔覆、冷弧内孔熔铜、盐雾试验等技术工艺,与液压支架熔覆再制造生产线形成有机融合,形成了一系列配套工艺,使加工后的零部件寿命是传统加工工艺寿命的2-3倍,成功拓展了液压支架再制造业务。

中心通过引入智能装备、突破关键技术、拓展产业链,实现了传统机械维修的提质增效。在机加工热处理车间,全自动托辊生产线的投入使用成为智能化转型的一个标杆。生产线上桁架机械手有条不紊地进行抓取、码放、运送等循环作业,下料、焊接、安装、打标等工序一气呵成,每隔45秒就有一个托辊成品下线,年产量超过15万件,彻底摆脱了托辊长期外购、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既节约了成本,也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心逐步实现从“被动维修”到“主动制造”的转型。

2_副本.jpg

“全员创新”释放新动能。在矿山机械修理车间,一台自主研发的多功能全自动悬臂焊机十分抢眼。这是技术人员为克服过渡槽、带角槽体以及特殊槽体焊接难题加工制作的“神器”。该设备搭载多传感器协同监测、高精度伺服驱动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利用传感器追踪焊接位姿与环境参数,通过多变量耦合控制实现工艺过程的智能化决策与精准执行。“该设备工作臂还能根据生产需求选装焊枪或割枪,具备自动焊接和自动切割功能,应用范围广泛。”该项目负责人说道。

中心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完善激励政策,职工智慧不断被激发,创新成果硕果累累。矿用锚索生产高频加热冲切技术实现精准切割,链轮自动化再制造技术工艺实现自主维修,“真空充气吸湿+梯度升温电热驱水”维修工艺为矿山高压电缆的高效、经济修复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中心大力开展技能比武,金牌技工、技术先锋评选、“三小一练”“五小”创新、“金点子”征集等激励机制的深耕实践。矿用装备再制造示范企业、维改技术创新单位、“三新三小”创新竞赛奖、煤炭企业“五小”技术创新成果奖……在这片创新沃土上,职工不再是简单的操作者,更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创新的实践者。

3_副本.jpg

“人才培养”铸造新优势。面对转型发展,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初级工强实操,中级工拓展跨岗位技能,高级工注重创新。”中心认真贯彻人才强企战略,坚持“人人皆为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理念,建立健全技能人才“选育用”全链条机制,创新培训载体,为职工制定分层次、分专业、分阶梯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内“自主提升”,通过组建内训师队伍,开展师带徒、准军事化培训、岗位大练兵等,激发职工自主学习热情;对外“走出去”,横向对标行业标杆,纵向提维,广泛营造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的浓厚氛围。同时,面对新型产业发展引入的新设备、新技术与新工艺,中心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大讲堂、专题培训等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培训,助力职工学技能、提素质,通过精准专业化培养模式,培育与新产业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实现知识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对接。

未来,中心将以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以技术创新凝聚发展内驱力,积极构建配套优质产业链,推动高质量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王瑞)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