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经营理念”大家谈专栏
在煤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埋头挖煤、重产轻质”的生产模式早已难以为继。作为生产矿长,我深刻认识到:生产端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市场实现,只有让陕煤集团“四种经营理念”入脑入心,让生产跟着市场走、围着客户转,实现从“产品导向”到“客户导向”的跨越,才能让每一粒煤炭都变成创效的“金豆子”。
一、转观念,从“生产达标”到“市场认可”
在煤炭市场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客户对发热量稳定等指标要求愈发严苛,传统“生产达标”观念已难以为继,必须向“市场认可”加速转变。目前我们不仅要满足产量、质量等内部指标达标,更需在生产环节,严格把控原煤筛选、洗选加工等流程,确保块煤产量及发热量符合产品需求。同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实时调整产品策略,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
二、抓落地,让营销思维贯穿生产全链条
(一)优化巷道布置,源头把控资源。地质条件是巷道布置的基础依据,依据三维地震勘探和精查报告等精准地质资料,提前了解煤层赋存状态、断层及夹矸分布情况,以此合理规划工作面位置与走向,通过科学布局,使工作面尽可能避开地质复杂区域。同时,推行相邻工作面共用外围系统模式,可大幅减少岩巷掘进进尺,这一举措从开采源头入手,有效降低矸石产出,进而减少原煤含矸率,降低后续洗选环节的压力与成本。
(二)精细工作面管理,降低含矸率。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作面,采取差异化策略降低含矸率。一是在综放工作面,强化“四级”放煤工艺,增加放煤工数量并延长放煤时间,确保严格遵循“见矸关窗”原则,精准控制放煤量,避免矸石混入。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对当天工作面含矸率超过23%的情况进行考核,促使区队高度重视放煤质量。二是在综采工作面,根据当班工作面煤层赋存状态,合理调整采高,使采煤过程与煤层厚度精准匹配,减少夹矸混入。三是面对地质构造变化,如断层等,提前制定层位调整方案,将矸石甩至工作面顶(底)板上(下)方,减少工作面破岩量,从源头上杜绝矸石混入原煤。
(三)优化巷道尺寸,减少矸石产量。结合4上煤煤层厚度及采面三机配套的实际情况,对巷道尺寸进行优化调整。合理降低4上煤运输顺槽掘进高度,在满足设备运行、通风、行人等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精准控制掘进高度,减少对顶底板岩石的破除量,从而降低掘进期间的矸石产量。
(四)强化职工素质,提升开采水平。职工素质是保障开采质量的关键因素。定期组织采煤机司机、支架工、放煤工等关键岗位人员开展实操培训,重点加强煤岩界面识别、设备调整等核心技能的训练,使员工能够准确判断煤层与岩层界限,及时调整设备参数,确保高效、精准开采。同时,积极开展“名师带高徒”、技术比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员工学习业务知识、钻研专业技能的热情,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高效开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未来规划,以营销思维打造核心竞争力
以技术升级筑牢质量与效率根基,一方面通过优化巷道布置、强化现场管控,进一步降低采掘工作面矸石产出率;另一方面严抓洗选、运输全环节管理,确保产品指标稳定匹配客户需求。
用营销思维打造核心竞争力,既是应对市场激烈挑战的关键“破局之举”,也是达成“争做四个示范”目标的“必由之路”。后续我们仍需以营销思维引领生产全流程,持续增强市场适应性,在竞争中突围,为大佛寺矿业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大佛寺矿副总经理 龚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