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走进彬长矿业生产服务中心皮带机组件加工车间,激光切割机火星四溅,大批的型材与板材在智能排版系统的指引下精准落料,边角料的堆积量却比以往少了许多。在降本增效的大潮中,该中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优化工艺、盘活库存、废料再生三方面入手,在不起眼的“边角缝隙”中抠出了真金白银,扎实推进降本增效工作。
智能优化下料工艺,从“粗放切割”到“毫米必争”
“以前下料就像‘切豆腐块’,只图方便,现在每一刀都得算到骨头缝里。”针对型材和板材下料两大关键环节,中心充分利用好激光切割智能排版系统,在下料前就将产品各板材和型材提前排好,系统根据零件形状进行自动“拼图”,甚至能将不同订单的零件混合排版,将原材料尺寸利用到极致。
以1.4米皮带机上托架侧板为例,智能排料比传统人工排料能够在每张钢板多切割16件,一套皮带机仅上托架侧板可节省原材料1.6吨。两台激光切割机上已经存储了百余份皮带机产品优化图纸,覆盖了80%皮带机各类型产品,真正使原材料“物尽其用”。
闲置材料“再上岗”,老库存变身“新主角”
在加工皮带机护网过程中,中心将库存中积压已久的一批淘汰的旧型号金属焊网再利用,重新焊接成皮带机护网,斑驳的表面喷涂新漆后焕然一新。“这些焊网经过重新加工,现在‘二次就业’为每套皮带机省了1.5万元的新护网费用。”车间材料员说道。在中心,类似的“变废为宝”已成常态,在搭建钢结构棚时,优先调用积压的6.9吨φ245钢管和9.5吨不等边角铁等原材料进行加工,有效盘活了积压原材料,让库存真正“活”起来。
边角料“吃干榨净”,废钢堆里淘出“效益金矿”
下料环节产生的边角料,也曾是让人头疼的一大难题。该车间将这些长短不一的废料分类标记,制定了型材接料工艺,将短料组拼焊接成长料,并增加筋板,经探伤检测合格后应用于非承载件制作,一年可消耗短料1.5吨。其次,利用各类型材料头制作托盘、料架等工装,替代外购木制或塑料托盘,用于生产工序之前存储和转运。同时,还积极与其他车间联系沟通,将各类型材短料提供给其他车间加工各类工位器具等,边角料得到了充分利用。
降本增效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曲”。该中心将精益思维融入生产全链条,精打细算每一笔成本支出,以“绣花功夫”破解降本难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王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