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近期,小庄矿通过实施“技术标准化+责任网格化”管理模式,使监测监控系统故障率同比下降62%,设备完好率持续稳定在98.6%,探索出一条瓦斯防治协同增效的新路径。
分站集中吊挂,实现规范化管理。传统分散式分站布局存在巡检效率低、维护不便等问题。该矿在巷道口设置专用安装架,将监测分站、电源模块等设备按功能分区集成吊挂。采用标化巷道墙面及背景作为框架支撑,使各设备间距保持在50cm,既满足散热需求又便于维护操作。集中吊挂使设备巡检时间缩短40%,故障定位效率提升60%。同时设置专属管理铭牌,明确维护责任人,实现全周期责任追溯。
线缆统一敷设,构建标准化体系。该矿制定《井下监测线缆敷设技术规范》,按照规范要求,将动力电缆与信号电缆分层敷设,间距不低于50cm。引入“三色标识”管理系统,红色标识为瓦斯传感器线缆,黄色标识为信息化设备传输线缆,蓝色标识为微震防冲通讯线,实现一眼辨识,极大地提高了故障排查处理和日常维护工作效率。同时,在永久大巷区域采用金属桥架防护,避免线缆机械损伤,降低线缆故障率,提高使用年限。
全面应用手摇式T型升降装置。针对采掘巷道传感器悬挂难题,该矿推广使用手摇式T型升降装置。该装置由不锈钢管焊接而成,形状为T字型,升降行程在1.2m-2.5m可调,一端由活动连接孔与固定在巷道顶部的孔环相连,另一端固定各类传感器,作业人员在地面即可完成传感器高度调节。相比传统梯子作业,单次调整时间缩短至3分钟,且彻底规避了高空作业风险。同时,传感器吊挂更为标准牢固,位置合格率由82%提升至98%。
创新接线工艺与巡检制度。该矿推行“反扎式”接线盒固定工艺,做到标准化紧固,并在螺丝处进行涂防水黄油,按序号标记,接线盒故障率降低90%,排查效率提高60%。建立“网格化”设备线缆包保制度,将矿井划分责任区,实行定人、定岗、定责。通过“技术标准刚性执行+责任柔性激励”的有机融合,有效激发了人员的主体责任意识,统计显示设备预防性故障维护比例提升至85%。这种“人人都是安全员、处处都有责任田”的工作模式,不仅为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双重保障,也为矿井智能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刘金荣)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