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息
今年以来,面对多种灾害相互叠加的特殊生产环境,胡家河矿深耕“1346”安全管理理念,以“多元灾害耦合叠加治理”为基石,锚定重点任务、明晰主攻方向,有效突破制约矿井安全水平提升的瓶颈,构建起具备科学性、系统性与精准性的治灾新格局,促进矿井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守好防冲治灾“前沿阵地”。坚持“区域先行、局部跟进、分区管理、分类防治”的防冲原则,深化“134556”防冲治理体系建设,力争实现“零冲击”防治目标。采用微震、应力监测及钻屑法等“区域+局部”和“动载+静载”的多元化防冲监测手段,构建了冲击地压多参量综合监测预警模型和冲击危险分级判别准则,综合分析研判监测参量前兆信息,实现了对冲击地压科学、高效的预测预报,为灾害的精准防治提供了坚实有力、不容置疑的可靠依据。结合矿井生产实况,巧妙布局,依据法规严谨划定禁采与缓采区域,顺利完成401、403盘区冲击地压煤层安全性论证,为安全生产筑牢坚实防线。针对配备快速掘进装备的掘进工作面,在迎头、实体煤帮实施大直径钻孔超前卸压+底板煤层大直径钻孔爆破卸压的措施,将灾害治理工作前置,有效降低应力峰值,确保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织密水害治理“安全网络”。扎实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重大灾害治理工作,精心编制《胡家河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同步制定了详细的地测防治水年度计划,做到责任到位、专业过硬、地质清楚、治理有效、应急得力。综合运用“探、防、堵、疏、排、截、监”等防治措施,规范矿井水监测预警机制,强化资料分析、现场验收、采前评价和审查审批,夯实水害防治基础。组织开展野外踏勘与资料收集工作,编制405盘区东部地质及水文地质补充勘探设计,全面查明构造形态、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态及储量分布、瓦斯赋存规律、开采技术条件特征,为盘区安全、合理开采保驾护航。采用正向钻进、反向扩孔施工技术,施工两个排水立孔导至402104泄水巷,实现滞后集中排放,大幅降低水害风险。
把控瓦斯防治“关键环节”。以超前、精准、高效、主动治理瓦斯为导向,积极引进高分子注浆材料,创新实施“三堵两注”深孔让压封孔工艺,有效提升钻孔密封性,单孔抽采浓度提高50%以上。以长距离钻孔为基础,“煤层增透”为指向,综合应用超高压水力压裂、水力割缝、液态二氧化碳驱替等先进抽采工艺,提高瓦斯抽采质量和效果,实现“抽、掘、采”动态平衡。创新应用“迈步式”+“树状集流式”上隅角埋管技术,墙内瓦斯降幅达31.5%,墙外瓦斯降幅达40%,瓦斯波动幅度从之前的66.7%降低为20%,上隅角瓦斯异常波动次数有效减少,为安全生产营造了稳定环境。
夯实火灾防治“坚实堡垒”。坚持“超前防控、监测准确、处置及时、持续跟踪”的防灭火原则,以防治自然发火为核心,以预警防控体系为指导,聚焦采空区与采后防灭火管理,做实做细“检查监测、措施落实、工程质量”三个管理保障,为矿井安全生产织密“防火网”、筑牢“防火墙”。根据矿井安全管理实际需求,在井下各区域增设微型消防站、在线密闭墙监测传感器等设备设施,持续完善矿井智能防灭火系统。夯实网格化巡查和“排查-治理-验收-复查”管理机制,利用束管监测、光纤测温、C0监测等多系统多维度的监测手段,落实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和注浆、喷浆、充填等堵漏措施,杜绝自然发火。
下一步,该矿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创新赋能多元灾害同防同治技术路径,持续完善“耦合因素分源治、区域局部协同治、井上井下立体治”的灾害治理体系,不断提升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能力,全力筑牢矿井防灾减灾安全屏障。(田磊)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