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首页 > 生产经营 > 经营管理
【争做“四个示范”】大佛寺矿:深化“三定”改革 激活队伍建设“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5-05-20 14:55:21     作者:周林 杨扬   浏览量:67   分享到:

今年以来,大佛寺矿紧扣“协同增效年”主题,以“职责明确、人岗适配、人尽其才、精干高效”为原则,扎实推进“三定”改革工作,推动管理效能与队伍建设双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_副本.jpg

聚焦“三定”架构优化,塑造效能提升标杆

在“三定”改革进程中,该矿通过系统性优化,重塑组织架构。针对业务职能,打破部门壁垒,将分散的同类业务集中整合,减少职能交叉与资源内耗;在机构设置上,将机关部门由19个缩减至15个,降幅达21%,管理层级进一步压缩,决策链条更加顺畅。岗位配置方面,将机关部门中层职数由58人降至50人,降幅达14%。同时,大力推行一专多能、“AB角”、工程技术人员轮岗等人员配置模式,将有限精力与资源聚焦服务保障第一线,按照“一岗多专、一专多能”的原则,积极开展“业务交叉、部门轮岗”等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乘数效应”,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形成了技能人才培养与效能提升协同发展的“大佛寺矿样本”,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2_副本.jpg

深耕“四种经营理念”,双轮驱动提质增效

该矿持续深耕“四种经营理念”,以《2025年经营考核办法》为纲领,创新构建“操作层—管理层”双轮驱动的成本控制体系。制定了《井巷维修工程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充分发掘各单位施工潜力,利用采掘及辅助区队富余人员开展井下巷道维修工作,降低井下巷道失修率。一季度,井巷维修工程累计发放奖励70万元。在全员绩效考核管理方面,该矿依托二、三级市场“日清日结、班清班结”机制,精心构建起“指标到人、数据透明、闭环优化”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将职工工资与工作量、材料消耗、电费等多项成本管控指标深度绑定,实现“人人扛指标,个个担责任”。同时,借助内部市场化APP每日实时推送个人收入、材料消耗及奖惩数据,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与透明度,真正让每位职工化身“经营者”,全员投身到降本增效实践中。

3_副本.jpg

用好薪酬激励,点燃人才培育引擎

为充分释放薪酬激励效能,该矿全面修订《薪酬管理办法》《差异化薪酬管理办法》,构建起“骨干职工竞争优酬、辅助岗位定员包干”的新型收入分配体系,将工资向高技能人才、骨干职工和一线重点岗位倾斜。一季度,完成81名职工薪酬套改与易岗易薪调整,激发了全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坚持以学历、职称、技能水平提升为导向,制定《职工素质提升考核实施方案》,持续加大培训教育力度,积极构建起全方位的津贴激励机制。学历方面,大专学历每月补贴300元,本科学历450元;技能方面,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对应500元、800元、1200元、1600元月度津贴;通过注安师考试每月可获得1500元补贴。此外,对在全国煤炭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的职工,除给予一次性奖励外,分别额外享受一个年度内3000元、2000元、1000元的月度津贴。

“通过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切实提升技能人才待遇,让职工实实在在感受到技能带来的价值,从而激发全员学技术、强本领的热情。”该矿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福军说。目前,该矿大专及以上学历1310人,取得技能等级1729人,35人取得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17人在全国煤炭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更有2人获评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充分彰显了人才培育成果。

下一步,该矿将聚焦人才强企战略,紧握改革创新之舵,厚植人才发展沃土,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与担当,着力锻造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全面、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周林 杨扬)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