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首页 > 生产经营 > 经营管理
【降本增效】大佛寺矿:让每度电“错峰发光” 绘就节能增效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07 09:00:06     作者:田文龙 权辉   浏览量:63   分享到:

今年以来,大佛寺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电力费用避峰填谷实施方案》,在时间维度上做文章,让高耗能设备“错峰运行”,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_副本.jpg

精准调控,大型设备“错峰起舞”

“以前洗煤厂和跨河栈桥的检修都赶在上午8点班,生产时段正好是用电高峰,现在检修时间调整到16点到23点,既不耽误生产,还能省下不少电费。”说起用电管理的新变化,大佛寺矿工作人员深有感触。

8月初,该矿针对国家电价新规,积极调整管理模式,打破传统作息,将洗煤厂与关键运煤通道跨河栈桥的大型检修作业,由原上午8点班次,系统性地调整至检修时间。此举不仅有效避开了用电尖峰,而且显著降低了检修期间的最大需量电费支出。事实上,这一调整并非个例,而是该矿系统性推进避峰填谷工作的缩影。

年初以来,该矿将排水等大型设备的主力运行时段,从电价高峰时段转移至23点至次日7点的低谷电价区间,排水系统“昼伏夜出”,充分利用夜间低廉电力资源,大幅压降用电成本,让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

2_副本.jpg

系统优化,多维指标持续向好

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用电管理组合拳,该矿实现了电力消费结构的根本性优化。这些调整看似只是“换个时间干活”,背后却是对生产节奏的科学重塑——总功率达20000千瓦的核心耗能单元错峰运行,如同为电网“削峰”,更给企业“减负”。检修时段调整与排水系统的低谷运行形成合力,显著压缩了高峰时段运行时长与电量消耗。严格的峰谷分时用电措施,有力促进了矿区整体电力负荷曲线的“扁平化”。最大需量得以有效控制,尖峰负荷显著降低;负荷率稳步提升,设备利用更均衡;低谷用电占比大幅增加,用电结构更趋经济合理。

效益凸显,绿色发展步履坚实

这一系列“时间换效益”的创新实践,已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7月该矿井下排水系统节电85.18万度,直接转化为40.89万元的成本节约。随着洗煤厂、栈桥等大型设施调整措施的持续深化,叠加需量电费的降低,综合节能降费成果预计将成倍扩大。

该矿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双控”与“双碳”战略,以智慧赋能传统生产模式,在“电费单”上精打细算,于“时间差”中挖掘效益,不仅为企业降本增效开辟了新路径,同时也为区域电力安全平稳运行贡献了力量,展现了国有能源企业的责任担当。

“将‘时间’作为调节电力成本的杠杆,是大佛寺矿精益管理的重要突破。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大数据分析应用,持续优化用电策略,探索新能源耦合,将‘避峰填谷’这张绿色名片擦得更亮。”该矿机电管理部经理宁少锋表示。(田文龙 权辉)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