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经营理念”大家谈专栏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煤炭行业作为碳排放重点领域,转型压力巨大,煤炭市场近期价格波动频繁,企业降本增效需求迫切,矿区供电管理已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突破口。传统的“保供式”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以“赚钱”思维为导向,将每一笔资金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与安全保障。
立足全局谋规划,让每一笔投资都“精准落地”。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以全局视角统筹规划,确保每一项投资精准高效落地,着力提升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经济性。在项目建设与设备采购过程中,严格秉持“安全底线与效益优先”原则,全面提升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变电站建设要实施精准化规划。针对各矿井、各区域用电负荷特性差异,联合专业技术团队运用动态负荷预测模型开展系统分析研判。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规划理念,对用电负荷集中的核心区域,采用双回路供电设计,配置智能配电设备;对辅助区域则采用模块化方案,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科学预留扩容空间,避免过度投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建立全生命周期设备采购管理体系。打破传统比价采购模式,构建以设备全生命周期价值为核心的采购评估机制。选型时优先选用智能化程度高、可靠性强的产品,重点考量运行维护、故障预防等综合性能,显著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有效降低长期运维成本,实现从短期成本控制向长期效益优化的转变。
科技赋能强运维,用新技术实现“降本创收”。要推动供电管理从“人工依赖”向“智能驱动”转型。一是持续推进智能巡检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无人机巡线技术,通过搭载的激光雷达与图像识别技术替代人工对复杂地形线路进行巡检,隐患发现效率大幅提升,人力成本有效降低。二是推广能源管理“开源节流”,探索在各矿区试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厂房等闲置空间建设光伏电站,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既节省电费,又实现余电创收。三是科学规划储能电站布局,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体系。储能电站兼具应急自备电源与经济创收双重功能:极端天气或电网故障时快速切换应急模式,保障一类负荷持续供电;平时通过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峰谷电价差套利,实现应急保障与经济效益“双受益”。
外拓服务赢市场,开辟创效增收新赛道。聚焦供电系统数据资产价值挖掘,建立“数据+技术+服务”三位一体模式。一是依托承装(修、试)四级资质,对内优化自主修试流程,通过标准化作业、资源整合与技术革新等方式大幅压缩运维成本。二是对外拓展电气修试项目,提供设备健康评估服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三是深度分析用电负荷特性与电网损耗分布,提供电力系统规划咨询、智能化改造升级等增值服务,将数据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技术服务产品,为矿井量身定制供电能效优化方案,打造持续稳定的盈利新引擎。
用“赚钱”思维去“花钱”,本质上是把每一分钱视为创造价值的种子,通过科学决策、动态管理和创新模式,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以“赚钱”思维重塑供电管理,既是对企业效益负责,更是对安全生产的担当。无论项目建设、设备采购、业务拓展还是安全管理,我们都要打破惯性思维,建立“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前瞻视角优化资源配置,让“花钱”的智慧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电力公司副总经理 邓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