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

首页 > 生产经营 > 生产建设
胡家河矿:破译掘进技术密码 刷新高效生产进度条
发布时间:2025-05-14 09:17:39     作者:田磊   浏览量:114   分享到:

生产保供,掘进先行。今年以来,胡家河矿紧扣“强安全、精治灾、优接续、提质量、增效能、促发展”主线,以系统化安全管理为根基,以精细化设备运维为支撑,以标准化质量管控为准则,以科学化激励机制为驱动,成功刷新单月回采巷道掘进225米新纪录,为生产保供注入强劲动能。

图一_副本.jpg

聚焦难题攻坚 激活效率提升“强引擎”

煤层赋存形态复杂多变、局部裂隙承压涌水、顶板岩层破碎失稳、巷道片帮变形……这些难题犹如“拦路虎”,严重制约掘进效率提升。该矿坚持超前管理,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作业现场开展精细化地质勘察,结合工作面煤层赋存状态及三维地质建模数据,动态优化掘进坡度参数,杜绝割顶破底现象,为快速掘进创造有利工程条件。针对顶板破碎、特殊地质构造带等复杂工况,通过实施差异化支护方案、推行超前主动支护留顶技术等综合防控措施,强化顶板稳定性控制,严格执行施工质量双检制度,确保安全高效通过地质异常区域。

图二_副本.png

严抓质量管控 夯实安全生产“压舱石”

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该矿实施“一巷一策、一段一策”的差异化支护,通过优化工序作业流程、精准匹配工艺参数、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实现各作业环节的无缝衔接,达成工艺优化、人员配置效能最大化目标,全面提升现场标准化水平、支护结构承载能力和作业效率。严格执行“367”挂线施工工艺标准,从设备设施定置化管理、管线牌板标准化悬挂、巷道成型精准控制、作业环境持续优化以及积水淤泥综合治理等维度强化文明生产管理。依托支护工程“五线”管控体系,从巷道断面尺寸精准测量、锚索锚固力实时监测、空间排距精密校准、锚索外露长度规范控制、金属网质量严格验收等全工序构建质量管控矩阵,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系统性提升。

图三_副本.png

强化设备运维 筑牢生产保障“硬支撑”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半煤岩巷道掘进中,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作业成效。该矿将加大设备检修力度、提高设备开机率作为着力点,成立技术诊断组,通过采取自查、技术“会诊”相结合的方式,抢抓设备计划检修最佳时机,并根据设备关键部位特性和安全重点,从设备的检修工艺、保养、维护、验收等方面进行“局部深度检查”,达到缩短检修时间、延长开机时间的目的,真正将每一分都转化为有效生产力。

“仅一季度,通过与厂家开展深度技术协同,完成除尘风机效能提升、截割装置可靠性优化等5方面10余项技术改进,实现设备综合完好率100%,开机率稳定在95%以上,显著降低了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该矿机电管理部负责人说道。

图四_副本.jpg

阶梯激励赋能 激发队伍建设“新活力”

为充分激活掘进队伍的内生动力,持续提升掘进效率和单进水平,该矿构建阶梯式考核激励机制,采用“目标量化考核、逐月绩效挂钩”的精准激励模式,设置台阶式进尺奖励目标,有效激发班组集体攻坚和个人岗位建功的热情,形成区队科学组织、班组协同配合、职工奋勇争先的良性竞争格局,掘进工效实现阶梯式提升。针对掘进机司机、支护工等关键技术岗位实施精准培养计划,构建“选育用评”全链条人才激励机制,以“理论教学+模拟实操+竞技考核”的三维培训体系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掘进技能比武活动,建立技能等级与岗位价值的动态耦合机制,激发职工“专精主业、多能傍身”的成长动力,着力锻造一支高素质掘进铁军,为掘进效率提升和工程质量管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下一步,该矿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度融合智能开采技术,持续优化工作面设计方案,积极引入智能化装备,构建“地质透明化、装备智能化、作业标准化”的掘进体系,全力推动矿井生产向本质安全型、高效智能型、绿色环保型转型升级。(田磊)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