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今年以来,胡家河矿持续深化“四种经营理念”,将闲置物资盘活作为降本增效、优化资源的关键抓手,通过实施调剂共享、修旧利废、全流程管控等多项举措,推动物资管理从“静态积压”向“动态增值”转变,走出了一条资源高效复用、成本持续优化的创新之路。
精准调剂 打通矿内资源循环链
该矿积极推进矿内闲置物资分类清查和统筹调剂,实现闲置设备的“二次上岗”。1至8月份,成功将1套矿用振动筛式固液分离机、2台WCJS3E(A)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等大型设备调拨至文家坡、孟村矿等单位,有效盘活了存量资产,实现资源跨矿区的高效利用。同时,拆除待报废各类电磁启动器可复用关键配件40件,大幅减少新材料采购需求。此外,积极跟进彬长公司主管部门处置进度,进一步释放报废物资占用空间。
在此基础上,该矿拓展设备租赁业务,实现闲置设备的创收增效。6月份按计划完成TBM维修,并将配套DSJ800/300/2*185kW快掘皮带、煤矿用振动压路机、电动单轨吊车等4项原值6207.68万元的设备租赁给孟村矿,实现月度创收76.71万元,既保障了设备高效复用,又形成了稳定收益来源。
8月8日,该矿下发《关于开展各区队间闲置材料盘活工作的通知》,创新性建立区队间闲置材料信息共享与调剂机制,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线上共享平台,实时更新各区域闲置材料信息。截至目前,已成功推动10个区队间完成材料互通,累计节省采购资金7.85万元,库存规模得以有效压缩,物资周转率大幅提升。
修旧利废 变“废”为“宝”显成效
该矿将修旧利废与回收复用作为降本增效的核心突破口,构建了一套“回收—鉴定—修复—复用”全流程管理机制,重点对机电设备、支护材料、工具器具等进行修复利用。
今年来,该矿相继修订《物资回收复用及修旧利废管理办法》《材料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以高额奖励激发全员参与修旧利废的内生动力。同时,引导全矿干部职工树立“剩下的就是赚下的”经营理念,自觉养成“能修复的不报废、能复用的不领新、能自修的不外委”思想和行为习惯,科学制定200余项修旧利废清单及价格目录,使旧设备、旧材料重新利用,降低外委及新设备、新材料投入,实现物尽其用。
截至8月底,该矿修旧利废及回收复用物资原值累计达2113.32万元,实现节约价值1056.66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6.23%,较上年同期增长10.38%。
分类施策 资产盘活实现“存量变现”
该矿将落实闲置资产盘活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头戏”,通过分类施策推动资产高效利用,对高价值资产与低价值资产采取不同策略,实现了资产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对于闲置设备、车辆、工具等高价值资产,一方面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全面修复,恢复其性能;另一方面,根据矿井安全生产实际及兄弟单位需求情况,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重组或调剂。对于低价值非资产类物资,如废旧钢材、边角料等,通过二次加工利用,制成小型工具、防护设施等,投入安全生产再使用。截至8月底,该矿已完成非资产类闲置物资盘活21项,实现盘活价值40余万元,资产类闲置物资盘活金额达1162万元。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减少了资产闲置损失,更通过“存量变现”为矿井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提升了资产运营效率。
通过系统化、机制化、分类别推动闲置物资盘活,该矿实现了物资复用、资金节约、空间释放的多重效益,为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该矿将继续围绕闲置物资盘活这一重点降本增效举措,创新举措和路径,助力矿井在煤炭市场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逆势增长,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经营活力。(潘森)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