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挖潜创效”专栏
今年以来,大佛寺矿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践行“四种经营理念”,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强化实施“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全面推进源头采放、结构调整、回收复用、市场管控“四力”齐发,有效提高了矿井经营管控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
精采细放,颗粒归仓,捂紧源头“钱袋子”。该矿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作面回收率、含矸率考核管理的通知》,针对地质条件以及回采条件复杂的实际,反复对各煤层的顶板、底板岩石的性质、煤层厚度、煤种、煤质和岩石层含水量等进行探测,及时探明煤层地质状态和煤层的赋存条件,准确把握采面设计、巷道掘进、工作面回采等关键环节。聚焦提质增效,着力在优化生产工艺、科学组织推采、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方面下功夫,精采细采、应采尽采,确保煤炭资源“颗粒归仓”,最大程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优化“大、中、小、微”四级放煤工艺,减少顶板矸石对煤质的影响,实现资源回收最大化,采煤工作面煤炭回收率始终稳定在85%以上。
优化结构,调整产出,把稳市场“主动脉”。该矿加大各类费用管控力度,健全完善可控成本、生产成本、变动成本的“大成本”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煤质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原煤质量管理、洗煤管理、煤场管理、煤质检验等方面的管理力度,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煤质监控检测、考核奖惩机制。强化煤质全流程管控,从采煤工艺、转载、运输、洗选、仓储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造管控,全面提升块煤产率,优化产品结构。同时,加大洗煤管理力度,提高煤炭质量,最大限度实现市场与现场“同频共振”,确保产销平衡。1月份,该矿块煤产出6.7万吨,增效1018万元。
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吃干榨净“剩余价值”。该矿严控成本费用,加强材料考核和十项可控费用管理,深入挖掘回收复用、修旧利废潜力,构建设备租赁市场、修旧利废市场和回收复用市场,将各项成本考核纳入市场化结算,设定物资回收范围和单价,将奖励落实到个人,激发全体职工节支降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月份,该矿自主修复大型材料、小型设备、自主加工件共计161台,锚杆调直过丝、托盘修复共计2750件,各类风动工器具修复共计41台,各类阀门修复共计272台;自主维修、废旧物资改造、加工托辊共计223根,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共计节支降耗351万元。
市场管理,三级结算,建立工资分配“新模式”。该矿加强内部市场化管理,全面梳理管理制度和单价体系,改进结算方式,深化实施“日清日结、班清班结”,以价格结算实现关联交易,实现了职工思想由“吃大锅饭”向“多劳多得”转变。加强节支降耗奖惩,通过完善设备备件管理体系,矿井与区队之间构成一级市场,区队与班组之间构成二级市场,班组与个人(岗位)之间构成三级市场。通过三级市场管理,实现每个人的工作量、工作表现和材料消耗直接与个人的收入挂钩,形成“收入-支出=工资”的理念,激发全体职工的成本效益意识。(田文龙)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