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挖潜创效”专栏
加强物资采购计划管理,保证合理可行性;修旧利废,自主维修设备设施;加强库存精细化管理;实行成本管理,让人人都能算账、会算账、算好账……今年以来,生产服务中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深挖内部潜能,广大干部职工凝聚思想共识,携手并肩,将降本增效、提升成本管控水平作为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精准施策定目标,建章立制明方向。“成本管控是所有干部职工的共同使命,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至关重要,每位干部职工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每项降本增效措施落实到位。”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洲多次在调度会上强调。中心持续深化“四种经营理念”,修订完善《2025生产成本管控方案》《降本增效实施方案》等多项制度,从“成本费用管控、生产过程管控、日常费用消耗、全面预算管理”四个维度出发,全方位、深层次梳理工作流程,明确了以预算管理、“两金”占用、盘活存量、非生产费用开支、专项资金支出等为重点的降本增效措施,明确目标,将成本管控责任落实到人,从严从细考核奖惩,从源头上掐住降本增效工作的“命脉”。
精细管理控库存,成本压力巧化解。中心强化库存精细化管理,通过严控采购数量、优化库存结构、加速库存周转等,促进成本管控见实见效。从物资计划提报和采购环节入手,建立动态需求模型,研判常用支护类钢材价格周期,通过集中采购、比价招标压降采购单价等手段,进一步减少材料成本。同时,聚焦物料保管与发放环节,实施全流程精益管理,按物料价值和使用频率进行分级管控,加强重点物资每日盘点,推行通用件“零库存”模式,库存周转率提升15%。
精心维护保运行,设备管理挖潜能。中心千方百计深挖设备潜能,保障设备最大限度处于长周期、低能耗、强性能的运行状态,让设备管理在助力降本增效工作中大有可为。积极推动设备维护模式的转型升级,实现从传统的故障维修模式向预防性维护模式转变,严格落实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采用“视、听、触、嗅+仪器仪表”巡检法,执行“定人、定机、定时”专业化保养制度,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为岗位日常保养和维修重点保养,要求岗位职工对所辖区域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了如指掌,及时发现设备潜在隐患,开展预防性维修,保障设备时刻处于优良状态,设备故障率较去年降低40%。
废旧物资再利用,变废为宝创效益。修订下发《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废旧物资回收复用全流程管控,最大限度激发职工潜能,充分发挥废旧物资使用功能,着力提高复用率,进一步促进降本增效工作。矿用支护产品加工车间利用回收的钢绞线包装物进行锚杆、锚索等成品打包,利用闲置的储存罐及隔膜泵,对智能树脂搅拌供应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不停机连续作业,提升生产效率,增加利润收入172万元。金属结构车间利用回收的钢板边角料、螺纹钢边角料等可以制作工装及U型棚拉杆,预计全年可节约开支30余万元。同时针对报废减速机,通过轴补焊再加工、箱体补焊等工艺,使得“退役”设备焕发新生。
创新改造提能力,全员聚力增动能。大力推动全员创新创效工作,以“五小创新”“三小一练”等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通过科技创新奖励等激励机制,有效激发职工技术创新积极性和创造力。金属结构车间聚智发力解决多管径喷涂设备调节难题,进一步优化管路防腐喷涂生产线,使不同规格涂层复合钢管转换调节从原来单根8小时缩短至0.25小时,单根管路喷涂加工效率提升30%;皮带机组件加工车间完成了自动焊接机器人焊接工装的优化改进,提高了部件定位准确性和工装柔性,H架焊接合格率达到98%以上;纵梁自动钻孔机自动码垛装置改造后,进一步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钻头使用寿命,降低了易损件成本;支护产品加工车间对锚固剂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并进一步优化生产配方,锚固剂产能提高20%以上。(王瑞)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