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挖潜创效”专栏
降本增效没有旁观者,每一分成本节约都是效益。今年以来,面对煤炭市场下行压力,孟村矿坚持对内抓成本、对外强煤质的工作思路,以主动求变的姿态和精准务实的举措,深挖全员创效潜力、严控材料支出,把经营的内涵发展作为应对危机的“关键一招”。
“每一颗螺丝钉,只要还能用,就坚决要让它再次焕发生命力。”该矿机修车间里焊花飞溅,职工们用灵巧的双手,让各种废旧物资重新发挥效能。1-3月该矿共完成回收复用402.8万元,修旧利废126.73万元。
该矿持续完善材料管理考核机制,从材料计划、审批领用、现场使用管理等各环节进行全流程动态监管,让“材料浪费”等同于“严重三违”的理念在职工中成为新的“风向标”,有效避免材料超支、浪费等现象。同时,该矿对废旧帮锚索、小钢带等材料进行回收复用,按照每月96m推采速度进行预计,每月可回收锚索托盘600块,锚杆托盘200块,废铁6吨,预计全年可节约费用69.28万元。
井下作业现场,职工随手拾起废旧材料,大改小、长改短,经过修复使其重新“上岗”,变废为宝。这种节约意识的培养,使回收边角料、修复旧配件成为生产现场的新常态,打响了一场全员参与的降本增效攻坚战。
改变内因,谋求创新,方能撬动创效杠杆。该矿深入推进修旧利废与职工创新深度融合,广大干部职工聚焦技术降本、管理降本、创新创效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新形式。通风队自制气水分离装置,节约维护成本20余万元;精细化办公室回收井下各类牌板并重新覆膜投用,减少牌板制作费用15万余元;综掘三队自主创新悬挂滑轮式电缆拖拽装置,节约成本20余万元。这些源于生产实践的“五小”创新,既解决了现场难题,又培育了全员创新文化,让创新“小点子”成为降本增效的“金点子”。
在此基础上,该矿围绕盘活闲置资源、激活“沉睡”资产目标,大力开展以调剂使用、维修复用等为主要内容的闲置设备物资“瘦身”行动,成立专项小组走进地面材料库房进行全面摸查,逐项清点物资数量、规格、状态,并将排查出的物资按照可用物资、闲置物资、废旧物资分类。一季度,该矿共查出报废盘活资产239项,净值1957.13万元;内部可盘活资产共计2项,净值174.16万元,进一步推动了闲置、废旧物资转化为效益增长点,激活源头“再生力”。
从“大锅饭”到“赛马场”。该矿综采队用内部市场化管理的“金钥匙”,打开了效率与效益的“双赢之门”。该队将回采任务量与职工增收创效直接挂钩,按照内部市场化结算办法、价格体系和职工实际工作量确定当班收入,充分释放生产力,调动起了全队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热情,形成作业计划有依据、消耗材料有定额、考核激励有指标的创效氛围。
“现在大家都抢着干活、比着干活,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较以前大幅增加。”综采队生产二班3月份超额完成月度生产任务,工资总额较其他班组提升8.2%,成为综采队的“明星班组”。这种激励机制,让职工从“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创效”,在单班作业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综采队单月原煤产量同比提升12.2%,单班作业效率提高3.6%。
把控煤质全流程,“质”造效益新高峰。该矿围绕“减矸、控水、除杂”煤质管理要求,严抓采、掘、运、筛全过程管理,压实各环节煤质管理责任。同时,持续对割放煤工艺、破碎、转运等关键生产环节进行改造优化,促进块煤产出率,并建立“日统计、周通报、月分析”工作机制,将煤质指标与部门、区队工资挂钩考核,倒逼各级人员严抓煤质管理。
通过一系列举措,该矿实现了煤质的稳固提升与销售量的飞跃增长。一季度,销售量达到129.83万吨,完成了全年目标的27.05%;其中块煤销售量达到了11.4万吨,较上一季度增长了2.3万吨,营业额增加295.18万元。
此外,该矿即将投入使用的矿井水提标车间煤泥运输系统,本年可正常运行时间245天,减去建设成本,预计增加效益106万元,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郝杰)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