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挖潜创效”专栏
今年以来,面对煤炭市场“量价双跌”、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孟村矿始终秉持“抓煤质就是抓效益”的理念,以精细化煤质管理为抓手,紧盯管理效能、过程管控、系统优化,全力提升煤质“含金量”。
精准施策,淘出“管理金”。该矿注重煤质管理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引导作用,对照上级煤质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煤质考核管理办法》,从原煤灰分、水分、杂物等多个维度,明确各层级煤质管理职责、考核标准和兑现标准,构建权责清晰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日统计、周通报、月考核工作机制,每月考评会对煤泥发热量、含矸率、灰分等关键指标进行通报考核,及时制定对策、采取措施、加强控制,形成“上下联动、责任共担”的煤质管控机制。同时,大力开展白色垃圾专项整治及煤质管理“小改小革”金点子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影响煤质因素,凝聚全员力量抓煤质、提煤质、保煤质。
源头防控,淘出“效益金”。面对煤层赋存条件复杂、断层构造多变等挑战,该矿从生产源头入手,不断优化采掘工艺与设备配套,对破碎顶板采取及时靠架、带压拉架、注浆加固等措施,避免出现漏顶、漏矸现象;加强对采煤机、运输皮带及转载机等关键设备防尘喷雾管理,严格落实“开机送水、停机停水”,杜绝溜子、皮带拉“水煤”现象发生,最大程度降低原煤水分含量。同时,围绕“减矸、控水、除杂”煤质管理思路,积极构建“采-制-化”快速响应机制,加大对各采掘工作面煤质采样、化验和分析频次,及时、精准掌握煤质信息,确保原煤热值、灰分、水分及含矸率符合要求,牢牢守住煤质管理“生命线”。
系统优化,淘出“智慧金”。该矿坚持技术为基、创新为要,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引进无源在线灰分仪监测系统,有效解决了人工采样、制样及化验分析误差大、分析指标有限等因素影响,极大提升了煤质监控效率和准确性,为商品煤过程管控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依托多点分散应力原理,自主创新井下关键转载点缓冲挡板和缓冲床,将运输垂直冲击力转化为水平缓冲力,有效缓解了块煤落地碰撞强度,块煤成品率和产出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创新实施“煤泥改道”工程,通过“拦截+导流”的方式,实现了煤泥随产随清,职工每班清理皮带频次由6次缩减至2次,年累计可释放设备有效运行时间达200小时。
把“粗粮”做细,让“细粮”变精。下一步,该矿将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变化,持续落实煤质全过程管控“硬措施”,严格把好煤炭产品“质量关”“效益关”,全力保障矿井高质量发展“生命线”。(孙超 杨力)
编辑: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