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经营理念”大家谈专栏
在现代煤矿企业管理中,“生产”与“营销”的传统界限日益模糊。作为总会计师,我深切体会到,将“营销”思维融入生产管理全过程,是推动企业从追求产量向创造价值转型的重要途径。这一转变不仅是管理方法的创新,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一、重塑价值导向,从“生产煤”到“经营价值”。
营销思维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创造价值。将其引入生产管理,要求我们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首先,从“产量思维”转向“价值思维”。传统生产注重产量最大化,而营销思维要求我们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每个生产环节。需要思考,我们的煤炭产品能否以更稳定的质量、更精准的配比满足客户需求?我们的生产工艺能否为下道环节创造更多价值?财务工作要分析每吨煤的“价值贡献度”,而不仅仅是成本。
其次,从“成本中心”转向“价值中心”。生产部门不应被视为成本消耗单元,而应作为价值创造的源头。财务管理的重点要从核算成本转向赋能价值创造,帮助生产部门算清“价值账”。如何通过投入优化带来长期回报?如何通过精益管理将“耗损”变为“收益”?
最后,从“内部导向”转向“市场导向”。生产计划必须对接市场需求。当财务数据显示高附加值煤种溢价能力强时,生产系统就应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这要求财务部门既要懂“内部账”,更要会算“市场账”。
二、推动实践融合,让营销思维在生产中扎根。
作为总会计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出发推动变革:
一是用“客户关系管理”思维优化内部协作。将井下各环节、各部门视作彼此的“内部客户”。例如,掘进工作要为回采创造最佳条件,回采要保证煤质均匀利于洗选。通过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意识,打破部门墙,形成围绕最终产品价值高效传递的协同链条。
二是以“品牌建设”思维夯实安全质量。安全、稳定、可靠的供应是企业的“金字招牌”。财务上要确保安全投入的有效性,让安全费用转化为提升企业信誉的“品牌投资”。同时建立基于质量波动的内部激励机制,使生产高品质煤炭的部门获得经济回报。
三是以“精准营销”思维推动成本革命。借鉴“精准投放”理念,利用财务平台数据分析成本动因,实现成本的“精准归集”和“精细管控”,将资源投向消耗最低、价值最大的生产活动。
三、发挥财务作用,做价值的发现者与创造者。
在这一变革中,总会计师需要扮演好三个角色:
一是“价值发现者”。运用财务分析工具,深入挖掘生产流程中的价值创造点和损耗点,提供清晰的“价值地图”,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协同赋能者”。强化部门协同及信息共享,打破传统部门壁垒。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使原煤生产各环节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行流程优化项目,消除部门间的管理损耗,实现从掘进到洗选的全流程无缝衔接。
三是“数据集成商”。进一步推动业财融合,充分发挥财务平台数据优势,实现从矿井到客户的全程价值追踪,为基于市场反馈的生产决策提供支持。
总而言之,用“营销”思维抓“生产”,本质是以市场化的手段重构我们的生产逻辑和价值链条。这要求我们,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跳出传统的会计思维,成为一名具备市场洞察、战略眼光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商业伙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新发展阶段,将煤矿生产活动从简单的资源开采,提升为一场精心策划、高效运作的价值创造活动,最终推动企业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大佛寺矿总会计师 田辉)